在这部引起轰动的畅销书中,作者展示了一些低分辨率的模糊照片:月亮上的玻璃穹顶;月亮上的塔状建筑;还有火星上的建筑废墟。而这些照片全都来自于NASA前高管肯·约翰斯顿之手。在NASA工作了 23年的肯·约翰斯顿,曾参与“阿波罗11号”登月的计划,他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整理和收集宇航员们拍摄到的照片。NASA为了要隐藏一些秘密,命令他和他的同事们销毁他们所掌管的照片。而他并没有遵照指示销毁照片,相反却把这些照片保存了起来。此后,肯·约翰斯顿把这些珍贵的照片提供给本书作者,这一行为惹怒了NASA,并将约翰斯顿强行开除。
两位根据肯·约翰斯顿提供的机密信息,再结合其他信息来源,认为肯·约翰斯顿的“爆料”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8月,应当保存在NASA马里兰州戈达德空间中心的“阿波罗11号”登月原始影像资料竟然不翼而飞。这些宝贵的原始资料中就有,由登月舱顶部的摄像机记录下的,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关键时刻”。截至2006年8月,当年曾经参与资料归档和保存的工作人员均已调离、退休或去世。这次神秘的资料“失踪”在作者看来,只不过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又一次为蒙骗世人而“动的手脚”罢了。并且,他们指出,隐瞒是NASA的一贯作风,不仅在“登月行动”项目上隐瞒了实事的真相,NASA还隐瞒了另一个惊人的秘密:火星表面也有类似月球的建筑存在。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美国宇航局(NASA)前顾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科学部顾问里理查德•霍格兰德和NASA航空航天工程顾问麦克•巴拉。在本书中,他们披露了由NASA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的“月球接收实验室数据和图片控制部”前主管肯•约翰斯顿提供的大量内部信息,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被NASA蓄意隐瞒了40年的惊人事实:智能生物曾在人类之前到过月球,并留有遗迹。
理查德•霍格兰除此书外尚著有畅销书《火星上的建筑》。麦克•巴拉则著有《融合》。
看过后对NASA建立以来的几次探索行动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平时零散接触的一些有关NASA的概念或者八卦(火星人面像、金字塔、月球穹顶等)现在能够串起来了,而且搞清楚了之间的来龙去脉。 书中主要内容: 1、NASA的来龙去脉,可能涉及的各方势力; 2、NASA为什么总是不遗余力...
评分看过后对NASA建立以来的几次探索行动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平时零散接触的一些有关NASA的概念或者八卦(火星人面像、金字塔、月球穹顶等)现在能够串起来了,而且搞清楚了之间的来龙去脉。 书中主要内容: 1、NASA的来龙去脉,可能涉及的各方势力; 2、NASA为什么总是不遗余力...
评分看过后对NASA建立以来的几次探索行动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平时零散接触的一些有关NASA的概念或者八卦(火星人面像、金字塔、月球穹顶等)现在能够串起来了,而且搞清楚了之间的来龙去脉。 书中主要内容: 1、NASA的来龙去脉,可能涉及的各方势力; 2、NASA为什么总是不遗余力...
评分看过后对NASA建立以来的几次探索行动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平时零散接触的一些有关NASA的概念或者八卦(火星人面像、金字塔、月球穹顶等)现在能够串起来了,而且搞清楚了之间的来龙去脉。 书中主要内容: 1、NASA的来龙去脉,可能涉及的各方势力; 2、NASA为什么总是不遗余力...
专业术语的专业书,内容很深,关于NASA和阴谋论。
评分07年的书现在才看到,翻译太慢了,比英文版少了50页,术语太强,看不明白,昏昏欲睡
评分只能随便翻翻的书。多维空间这一章比较有趣。 其他都是老太婆的裹脚布,长而臭而唠叨,而且凭空臆测很多。
评分07年的书现在才看到,翻译太慢了,比英文版少了50页,术语太强,看不明白,昏昏欲睡
评分#补记# 初中买的书,后来不知怎么沦为了马桶读物。内容的映像已经不真切了,总之是阴谋论的老调重弹,况且超过了我当时的理解能力。几张铜板插图貌似很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