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何伟 中国 纪实 社会 外国人看中国 社会学 旅行 文化
发表于2024-11-24
尋路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榮獲2010年度
經濟學人十大好書。
亞馬遜書店百大好書。
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通過什麼來了解中國?何偉(Hessler)這一次選擇了汽車。嘟嘟——這個紐約客記者租了一部美國產的切諾基吉普車,開始了他的尋路中國之旅。在第一部裡,他選擇了沿古代中國橫貫東西的城牆而行(沒錯,它今天被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者塑造為長城),這裡崎嶇難行,本非道路,古老頹敗的城牆承載了古今殊途的意涵:古代它是中國抵禦胡人的工具,今天抵禦胡人的城堡沒落荒廢,人們沿著新修的路去了南方尋找機會。第二部裡,汽車潮和旅遊熱沿著新開的道路湧向了長城腳下作者居住了二載的一個鄉村,他透過這個叫做三岔的村莊,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新興商業力量和傳統政治力量如何左右它,如何左右這裡的村民。第三部裡,他沿著十車道高速公路來到一個個南方雨後春筍般混亂成長的工業城市,圍繞著一台山寨版胸罩調節扣機器發生的諸多有趣故事,他明白了什麼是中國版本的工業革命。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可思議呢?一座座山被削平變成了工廠,種植柑橘和小麥的手開始給女人做胸罩,成功就在眼前,如果不沿著路往前走,就無法抵達,而更主要的是,他們已經無法返回。
本書最打動讀者的是對眾生深入到本質的刻畫,何偉真實再現了這個時代裡很多中國人特有的空洞感:周遭變化太快,應接不暇,為之所累,而迅速的變化也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簡言之,這不是一個關於汽車和道路的故事,而是一部處於瘋狂移動狀態中的國家的浮世繪,更是一部中國如何被莫名快速的力量所驅動和駕馭的深入記錄。是的,在中國,每個人都在路上。
「誰能弄明白這樣一個世界?」
我們向正在努力尋找答案的何偉表示感謝。
何偉(Peter Hessler)
出生於密蘇希里州哥倫比亞市,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作,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自1991年起擔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也是《國際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Hessler是全球著名的旅遊觀察者,他曾經水陸兩路穿越俄國、中亞草原國家、中國,最後到泰國,也多次獲得美國最佳旅遊文學獎。
他所著《消失中的江城》曾獲得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入圍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這兩本書和《尋路中國》構成了中國三部曲。
再看一次台版。
评分读完书后自己找到的周边:一些读者开车去了怀柔三岔村,见到魏子淇一家人并拍下照片。魏嘉已经长大,他将接受何伟资助去美国读书。有人问魏子淇是否看了《寻路中国》,他只回答两个字“看了”后什么都没说。读到这条我真体会到何伟写这个中国普通农村人家所要表达的想法了。。。
评分真心推荐! 到底是我们不敢,不屑,亦或是不需要问这些问题?从平凡人的生活出发,映射当代中国赤裸而真实的现状。
评分终于把他的三部曲都看完了。中国人是不是都应该感谢他,耐心地去理解和讲述所有小人物的故事,从涪陵到三岔到丽水。寻路中国尤其明显的是,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紧紧同那些结构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时代转变的力量裹挟着每一个人。所以三本比起来,我更喜欢江城稍微平静、深厚悠长的感觉。
评分从初到异国的感伤到逐渐审视再到旁观者的冷静叙述,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何伟在中国几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写作方式的变化,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以不变的热情和文人的良知关注着这个古老国家的现代化嬗变。
《寻路中国》的书名与副标题(“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十分迷惑人,我将之当作旅游散文买下来,沏好咖啡,将阳光迎进屋内,打算惬意地欣赏一番,然而只翻两页,看到作者何伟把机动车驾驶员理论考试题抄出来的时候,我兴奋而尴尬地笑了,我自己考驾照时也背过、考过。...
评分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17gcn.html 1 我刚做记者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说过一句话,去现场采访的时候“要象外国人一样去看”。 他的意思是不要熟视无暏。 我以为自己听进去了,看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才知道我对现实已经失去多少感觉。...
评分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的是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围绕着汽车展开了对这个国家的研究考察。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有好几...
评分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的是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围绕着汽车展开了对这个国家的研究考察。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有好几...
评分尋路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