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文版序
序言
凡例
導 言
第一部分 愛國者的長途跋涉
第一章 從北平到長沙
第二章 聯大的長征
第三章 蒙自的魅力
第二部分 交互影響
第四章 聯大與雲南人
第五章 重慶與昆明
第六章 聯大的學風
第三部分 諄諄教誨 濟濟良師
第七章 文學院
第八章 法商學院
第九章 戰爭與學術
第十章 理學院
第十一章 工學院
第十二章 師範學院
第四部分 聯大八年
第十三章 希望的歲月:1938-1941年
第十四章 堅忍的歲月:1941-1943年
第十五章 考驗的歲月:1943-1945年
第十六章 完成使命:1945-1946年
結語
附錄:訪談清單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联大为什么可以世界一流《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很多次在多种场合看到过对这本书的介绍,封面已经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了,等到买下来,书到的时候,还是让我感觉这本书过于厚重,有点超出我的想象,十一假期终于读完了,感觉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写得非常棒。 ...
评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大学,没钱可不行,颠沛流离中的西南联大也是如此。 之前,从网上零散文章中得到的印象,联大的办学费用悉数来自国民政府的拨款,并多加赞扬之词。可易社强写道:“假如政府拒绝拨款,联大尚不至于屈膝投降;但要是银行拒绝贷款,则肯定会出现上...
评分 评分http://www.eeo.com.cn/2012/1012/234609.shtml 《经济观察报》2012.10.12 一口气读完一本中文书,已经记不起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读完后思绪万千、爱不释手,给所有的朋友极力推荐,并且厚着脸皮主动要求写书评,生平第一次。 我是在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上一口气读完了简体版...
评分这不可测知的希望是多么固执而悠久 ——关于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2009年夏天,我沿着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的道路,重走了一遍。当然并非如当年浙大学生般以步行为主,交通工具有火车有汽车,还有三轮摩托。我在浙江大学曾流亡办学的城市均有逗留,去寻访...
联大的教育理念是先进行通才教育,然后才培养专业人才。
评分2019050。整体感觉挺一般的,本书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材料搜集的广泛,但材料整理略显粗糙也是个问题。第一部分写行程还算有意思,第二部分写联大与云南、重庆及三校内部的关系时就有些泛泛而谈了,到第三部分更是浮浅。第四部分写联大史,1938-1943年,主要写学生生活的困难与当时思想环境的活跃多变,有趣1943-1945年联大学生加入抗战的问题值得再深入研究。抗战胜利前的最后两年,国内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为之一叹!而到了内战一触即发的关头,本就在战火中风雨飘摇的联大精神,更是难以为继,一去不复返矣。
评分“您要求删改的地方恰恰是关键的事实所在:从1949年直到今天(实际上该从延安整风运动算起),列宁主义政党的理论和实践践踏了联大同仁所奉行的学术思想自由的准则和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如果我不能清清楚楚地把这个真相告诉读者,那么,我就背叛了数百位联大教师和校友的信任。”
评分抚摸尸体的快感不等同于精神的继承
评分难说奠基或开创,但出彩于给历史光环驱魅及针对官方立场纠偏。而且细节的补充确实很多,主要得益于采访了足够多的校友和当事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