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文版序
序言
凡例
導 言
第一部分 愛國者的長途跋涉
第一章 從北平到長沙
第二章 聯大的長征
第三章 蒙自的魅力
第二部分 交互影響
第四章 聯大與雲南人
第五章 重慶與昆明
第六章 聯大的學風
第三部分 諄諄教誨 濟濟良師
第七章 文學院
第八章 法商學院
第九章 戰爭與學術
第十章 理學院
第十一章 工學院
第十二章 師範學院
第四部分 聯大八年
第十三章 希望的歲月:1938-1941年
第十四章 堅忍的歲月:1941-1943年
第十五章 考驗的歲月:1943-1945年
第十六章 完成使命:1945-1946年
結語
附錄:訪談清單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以下这部书评是本条目中写得最好的书评,建议读读: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367703/ 上文中提到的观点我滑头的说一句基本同意,文采也好,不再重述。 西南联大是从1937年到1945年,正好和抗日战争在时间上吻合,是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样本。试想,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评分转载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25日 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学界公认最好的著作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的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西南联大: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大学》,下称《联大》)。该书1998年由斯坦福...
评分 评分转载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25日 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学界公认最好的著作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的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西南联大: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大学》,下称《联大》)。该书1998年由斯坦福...
评分历尽沧桑,我们依然如此怀念西南联大 ——读易社强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禾刀 虽然布满历史的尘埃,但在近代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史上,西南联大以艰苦的教学条件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成绩依然熠熠生辉: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
联大真迷人!426頁“後來的歷史證明,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和暴政,的確被某種更為糟糕的東西所取代。1949年奪取政權以後,供餐當對知識份子學術自由的言論和行為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壓制。”
评分临时抱佛脚看的。印象比较深的是,联大也需要上党课和军训,宣传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但是,学生和老师们都有办法应对,学生就是逃课请假,老师则随便上上,期末时布置一个送分小论文,弱者的反抗从效果上来说是成功的;另外一个细节是对联大内部的意识形态林立的梳理,有三青团,有法西斯的战国策,还有左翼。读到这个细节才知道雷海宗写《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背后的政治诉求。花了很多功夫做访谈和口述,这些资料虽然难免被记忆和时光扭曲,但好歹留下了一些可供推想的影子。还有一些观念也算是史学界的常识了,比如历史中的塑造与删削问题,一些人被淹没了,一些人被树立成了典型(比如闻一多)——王明珂所谓的“典范历史”。在易社强讲座的现场,很多书写细节他都不记得了,只能囫囵地谈谈,颇为遗憾,时间终将比爱强悍。
评分联大值得自由二字,但悲哀的处境是,这个只存在于权力真空之时,而又不像西方拥有法律的保障,一旦国家强大到足以把权力伸进校园,学术自由,学术独立就遥遥无期啦,更别谈个人自由。
评分台版有电书,读完觉得过瘾。只是易教授的写法也是过于浪漫了。
评分抚摸尸体的快感不等同于精神的继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