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英 (1899-1987),字铁生,辽宁铁岭人。1916年卒业于天津新学书院,负笈日本京都大哲学科,及德国海德堡哲经系。1925年学成归国,佐郭松龄筹办同泽中学。是年冬参预“回师奉天”之役,事败,蛰居新民屯日领馆,幸脱险走扶桑。次年返国,加入国民党,复赴日人入步兵习军事,间曾为中日外交奔走。1929年奉返国,应陈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嗣迁委员,主持东北党务,并兼第六届中执委、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中山中学,及《时与潮》杂志。
齐世英,国民党著名党务专家,主持东北事务。1962 年与雷震、李万居等组织中国民主党未果,任《时与潮》杂志发行人。齐世英在本书中详细回忆了与郭松龄的忘年之交、与张学良的恩怨过节、与陈立夫的信守不渝、与吉田茂的私人交往等历史详情,提供了关于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等第一手资料。本口述资料经过19 次的访问整理而成,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齐世英 (1899-1987),字铁生,辽宁铁岭人。1916年卒业于天津新学书院,负笈日本京都大哲学科,及德国海德堡哲经系。1925年学成归国,佐郭松龄筹办同泽中学。是年冬参预“回师奉天”之役,事败,蛰居新民屯日领馆,幸脱险走扶桑。次年返国,加入国民党,复赴日人入步兵习军事,间曾为中日外交奔走。1929年奉返国,应陈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嗣迁委员,主持东北党务,并兼第六届中执委、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中山中学,及《时与潮》杂志。该书经历甚详,允为珍贵史料。
要不是在去年遇到风靡读书界的《巨流河》,我可能至今还不知道齐世英为何许人也。一口气读完台大外文系名教授齐邦媛的这部回忆录,有荡气回肠之感。尤其是作者在书中着墨甚多的父亲齐世英先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一生的传奇经历,不能不使读者产生好奇心,渴望进一...
评分告诉你另一种视角下的张学良 ■禾刀 某种意义上,《齐世英口述自传》更像是《巨流河》的一种史料性补充。去年,齐邦媛的《巨流河》大热后,追根索源,作为书中浓墨重彩书写的主角之一——齐父齐世英的生平履历自然引人关注。 《巨流河》出版后,台大教授陈芳明称之为“用简...
评分告诉你另一种视角下的张学良 ■禾刀 某种意义上,《齐世英口述自传》更像是《巨流河》的一种史料性补充。去年,齐邦媛的《巨流河》大热后,追根索源,作为书中浓墨重彩书写的主角之一——齐父齐世英的生平履历自然引人关注。 《巨流河》出版后,台大教授陈芳明称之为“用简...
评分不是一本好的自传。铁公以女齐邦媛的《巨流河》始为人知,本为东北最早的现代精英之一,也是较早加入国民党的东北人之一。但因了参与郭松龄造反而一辈子自负,实际却一辈子碌碌无为。整篇都在讲他与近代那些著名人物多么熟识多么受尊敬,却一辈子都在被所谓他提携的后辈超越。...
评分告诉你另一种视角下的张学良 ■禾刀 某种意义上,《齐世英口述自传》更像是《巨流河》的一种史料性补充。去年,齐邦媛的《巨流河》大热后,追根索源,作为书中浓墨重彩书写的主角之一——齐父齐世英的生平履历自然引人关注。 《巨流河》出版后,台大教授陈芳明称之为“用简...
因为《巨流河》而找来读这本书读,感觉齐世英自述里的他老比齐邦媛笔下的他老更悲剧。全书都是“如果当时怎样可能就不会怎样”,但是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了。
评分齐先生的一生,是国民革命最终失败而在台湾却能成民主大业的很好注脚。国民党无法凝聚共识,更多是党同伐异,无法形成有效率的组织也就不奇怪了。
评分倒张,党务,对日交涉,自由中国;什么叫事不由我,这里最可以感觉到。
评分一个几乎要被忘记的人。P262,他(齐)认为台湾和东北一样,生存荣辱似乎都是由别人决定的。张雨亭为人确实别有特色。P8,(齐)常常自问:“如果当年(蒋、张)能够合作,东北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如此看来,对西安事变的研究对于国民党党部和地方势力的矛盾着力还不够啊,唉,西安事变,多老的话题了……通读此书,清末民初的留日风潮,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中日两国政界错综复杂的私人关系,本质上还是一种私人政治。此外,关于“中央研究院”、“立法院”的引号问题,台湾就没给国务院什么的打引号,虽然“人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该打的……
评分把自己说成影响中日外交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