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1904—1994)中国当代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1927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1936年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2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1943年到达敦煌。1944年后,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1982年任国家文物局顾问、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有《常书鸿油画集》、《常书鸿绘画作品集》、《敦煌艺术》等行世。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优秀传记作品。传主叫常书鸿,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敦煌学家。长期主持敦煌研究院,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的自述史,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
常先生大名多有耳闻,然而真正初知其人其事,是在冯骥才先生《人类的敦煌》一书。简单的几页描述,看得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可惜读到这章节时已经从敦煌回来,否则定当往他大漠的孤坟,深深鞠上一躬参拜。 书已绝版,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翻读起来,文字平平,尤其后半部分...
评分佩服和羡慕常书鸿先生,在艰难的岁月里,为了敦煌的保护和研究事业,毅然放弃了金钱、前程,甚至牺牲了家庭,可谓大丈夫。 就书籍本身而言,文笔一般,但是解放前的内容依旧很能打动人,是本书的精华。解放后的部分则落入俗套,了无新意。尤其是本可大书特书的文革部分,常先生...
评分佩服和羡慕常书鸿先生,在艰难的岁月里,为了敦煌的保护和研究事业,毅然放弃了金钱、前程,甚至牺牲了家庭,可谓大丈夫。 就书籍本身而言,文笔一般,但是解放前的内容依旧很能打动人,是本书的精华。解放后的部分则落入俗套,了无新意。尤其是本可大书特书的文革部分,常先生...
评分文革开始,常书鸿瞬间堕入阿鼻地狱——被人打断脊椎,只能在地上爬行,即使这样还不能逃脱“革委会”的魔掌,冬天派他喂猪,他只好爬着在敦煌研究院的后院喂猪,从早到晚一盆一盆的端猪食,爬慢了就被人吼!喂完猪,又派到敦煌通往莫高窟的公路栽树,他喜欢的属下高尔泰挖坑,...
评分常先生大名多有耳闻,然而真正初知其人其事,是在冯骥才先生《人类的敦煌》一书。简单的几页描述,看得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可惜读到这章节时已经从敦煌回来,否则定当往他大漠的孤坟,深深鞠上一躬参拜。 书已绝版,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翻读起来,文字平平,尤其后半部分...
感动不能言
评分常先生思想改造的十分彻底,满篇人民日报腔。看不出留法十年的艺术家气质。但感觉他对敦煌的爱和坚持是真挚的。
评分这本自传写的十分“流水账”,这么一个传奇而坎坷的人物,自传读起来却没有几处过瘾精彩之处,或许只要莫高窟保护了,自己少讲不讲都可以。对国民党的痛恨,对共产党的拥护,我相信都是出自常的本心,莫高窟的确是到了49年之后的保护研究才有了明显进展,但对大领导的态度近于谄媚,对文革十年的避而不提,临渊履薄的态度可想艺术在权力和政治面前是何等脆弱。总的来说,是常书鸿一人撑起了敦煌莫高窟。当在巴黎塞纳河畔看到莫高窟画册的那刻起,那个追求艺术高于一切的画家就开始慢慢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为了莫高窟甘愿牺牲一切的供养人。
评分这是木南从敦煌带回的书,书主人还与常书鸿有过交往,书的扉页上写着,“向古人学习”。常书鸿身上有某种天才性的悖谬:对日常与琐事的漠然以及对艺术的痴恋。所以,除了线性的历史线索勾勒,我们很难看到他对自己艺术之外生活的评价。在敦煌石窟中,他面对太子舍身饲虎图,说要献身敦煌,弃绝生活里妻子离开的事实,诚不吾欺也。
评分这是木南从敦煌带回的书,书主人还与常书鸿有过交往,书的扉页上写着,“向古人学习”。常书鸿身上有某种天才性的悖谬:对日常与琐事的漠然以及对艺术的痴恋。所以,除了线性的历史线索勾勒,我们很难看到他对自己艺术之外生活的评价。在敦煌石窟中,他面对太子舍身饲虎图,说要献身敦煌,弃绝生活里妻子离开的事实,诚不吾欺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