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是季羡林亲历“文化大革命”的纪实文章,本次所收以排印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为底本,核以手稿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上,有一句话曾经成为一个转折点。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突然有了作文这回事,当时我以一篇游乐山大佛的小文,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从此上作文课总是坐得毕端毕正。就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句话,“你们看小说和电影啊,只有小孩子才简单...
评分总是听我母亲说,他们那一代是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很是不理解,像我们70、80年代的蛋蛋们是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前些日子,在网上购得《牛棚杂忆》,利用火车上往返的时间看完了,感受良多,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家曾经受过怎样的迫害。 作者季羡林...
评分在我个人的经历上,有一句话曾经成为一个转折点。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突然有了作文这回事,当时我以一篇游乐山大佛的小文,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从此上作文课总是坐得毕端毕正。就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句话,“你们看小说和电影啊,只有小孩子才简单...
评分季老晚年的寫的這本書,雖說是要揭傷疤,講述文革的慘痛可是文字方面實在是有心無力,枯燥無味,類似于一個老人的日常嘮叨。可怕就在于這點,真正親身經歷過文革的人已經逝去或者年邁無力奮筆疾書有力地再現當時地場景,爾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出現的文革場景,或許更有鞭策和感染...
未必客观,却很诚挚。
评分还记得前几年那些砸日本车的吗,中国人,只要给了他们机会,大部分人都是会很坏的。而且极其易煽动,并极其享受集体狂欢。
评分季羡林在那个时候愿意将自己那五六年的经历写出来,想来是难得的。就如同他自己说的,他最初只想看看别人写写那 10 年的回忆,但是他等着,到头来想是等不到了,看来这件事还需要自己去做。看季羡林先生的回忆,他关于自己“政治敏感度低”以及自己“政治幼稚”(我印象有类似的词来形容)的评价是中肯的…… 如果我翻了那些事情我不一定愿意把这些回忆在晚年公之于众,但是季羡林先生写了,而这些关于文革的回忆的确珍贵,因为残酷,且真实。季羡林先生书里的用词我太想用幽默这个词,我觉着那种书写方式其实是种排遣心中的积怨的一种方法,书里的那些几句我看了大抵是笑不出来的。
评分真他妈混蛋的十年浩劫和整人岁月。人怎么可以坏到这个程度?
评分读的时候就在心里骂:他妈的,人和禽兽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