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傢。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係,其研究最終由生物學定嚮的本我轉嚮社會文化定嚮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代錶作有《超越自卑》、《兒童的人格教育》、《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兒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內容簡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問題對成人來說,可以歸結為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這對兒童也一樣。不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於兒童尚未成年,給予他們指導就異常重要。其實,成年人有時也需要指導。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完全可以放任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而且,如果他們有2萬年的時間,且在恰當的環境下發展的話,他們也許最終可以適應現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為規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須關注並引導兒童的成長。
直到今年,细细算来,类似《正面管教》等各类教育书也看了十来本,各种教育孩子的书看了也不算少了,有理论,也有方法论。 但自己心中的很多问题,不仅没有找到答案,而是越来越迷惑,迷茫,感觉自己像一个旅人,知道自己要旅行,准备好了地图,行装,却不知道要去的目的地在东...
評分 評分 評分误打误撞遇到的好书,前前后后花了7个多小时细细读完。很庆幸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读到了,很遗憾没有在更早之前读到。接下去要看另一本《儿童教育心理学》。 我对自己做一个父亲的要求,是成为一个好玩伴、好向导。 要做到好玩伴在方法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时间成本的投入却很...
評分以前看《自卑与超越》时,就觉得虽然只有薄薄一册,内容却是零零落落,最近看《儿童教育心理学》,感觉到熟悉的风格,不厚的一本,依然没有明晰的框架,知识点散布在内页各处,于是,先来泛泛读,再来细细梳理,总结出一些自觉核心的观点,敬仰大师的洞察和预见,近百年前的作...
很贊!
评分《超越自卑》跟本書可以放在一塊讀,阿德勒無論做積極心理學還是教育的理論探討,都是持有一貫的理論內核,即所謂的個體心理學。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發展並統一人格的討論方法、三個重要的基本問題(社會-閤作、職業-分工、類屬-性彆)、優越感與自卑情結等核心概念 展開,阿德勒的文本不晦澀,而且在幾本書裏麵多次重復,不算哲學經典讀物,但卻一直徘徊在心理-靈魂學的關鍵領域,對問題域的重要性的朝嚮,也值得我們認真一看
评分看過他的另一本書,再看這一本沒有第一本驚艷,但是更有助於理解阿德勒的理論。恍惚明白瞭以前老師強調的,“一定要讀原著”,課堂教學的填鴨式概括無法與之相比。
评分對兒童産生的問題進行瞭追溯(如自卑感、追求卓越、社會關係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上沒有滿足我的期待。 ps. 如果阿德勒還健在,他是會成為反同的一麵旗幟,還是閉嘴選擇政治正確呢?
评分看過他的另一本書,再看這一本沒有第一本驚艷,但是更有助於理解阿德勒的理論。恍惚明白瞭以前老師強調的,“一定要讀原著”,課堂教學的填鴨式概括無法與之相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