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
作者:[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品人:
页数:182
译者:彭正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2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208097650
丛书系列:世界教育名著译丛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儿童教育
  • 教育
  • 阿德勒
  • 育儿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人格教育
  • 心理
  • 儿童教育
  • 人格培养
  • 成长指导
  • 心理发展
  • 家庭教育
  • 品格教育
  • 正向引导
  • 行为习惯
  • 情商培养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2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其研究最终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作有《超越自卑》、《儿童的人格教育》、《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
第三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 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第五章 自卑情结
第六章 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
第七章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
第九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
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第十二章 青春期的失误
第十三章 教育的失误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1 个体心理问卷
附录2 五个孩子的案例及其评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有些书读了涨学问,有些书读了添技能,有些书读了开眼界,而有些书读了则帮你立起一道晶莹剔透的水晶墙——映照出自己灵魂的面貌,或许水晶的闪光能够指引你的未来。 阿德勒的两本书《超越自卑》和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种走向自我的书,从中自然能够读出来知识,但恐怕...  

评分

阿德勒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人格的统一性”、“自卑感”、“优越感”,“社会情感”这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理解其核心观点。 关于人格的统一性,阿德勒的第一层意思是说,只有了解儿童整体的生活史、包括他行为背后隐...  

评分

自从我们家小淘气出生后,有关于儿童教育类的书籍我几乎就没有停止看过。 没有成为父母之前,看别人家的熊孩子怎么别扭,总觉得孩子之所以会不懂规矩犯错误,全都是因为做家长的没有教育好。哪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啊!就看家长上不上心了。 等轮到自己真的开始做了家长才发现原来...  

评分

首先必须声明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一是因为我本人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来却落了空,文中过多过重地分析问题而忽视了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其二,由于与中国现代社会的时空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得某些观点显得十分不合情理甚至迂腐或背道而驰。 以下列一些文本摘抄,是我...  

评分

直到今年,细细算来,类似《正面管教》等各类教育书也看了十来本,各种教育孩子的书看了也不算少了,有理论,也有方法论。 但自己心中的很多问题,不仅没有找到答案,而是越来越迷惑,迷茫,感觉自己像一个旅人,知道自己要旅行,准备好了地图,行装,却不知道要去的目的地在东...  

用户评价

评分

你们这帮挑食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母亲的关注,没出息,哼!

评分

中国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之前还存疑,这本书算是给出科学的理论了 大概5岁的儿童三观就已经定了,即使后面会有些许改变,大方向不变,有个健康的原生家庭着实重要。 阿德勒把自卑心理研究的透透的,大师就是腻害呀

评分

很赞!

评分

131027-131028;190311-190315。感觉看看译者前面的总结就够了。

评分

书名应该是被译者改过的,因为其内容并不具有名字暗示的那么强的可操作性。所提出的见解也只有有孩子的人才能明白,不要把孩子的一个行为单独拿出来评价和判断,那样就好像脱离了乐谱讨论一个音符一样。还有就是关于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的必要性,对当下片面强调个性化教育是个反击。总之,引起的思考远比直接学到的东西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