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2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其研究最终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作有《超越自卑》、《儿童的人格教育》、《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直到今年,细细算来,类似《正面管教》等各类教育书也看了十来本,各种教育孩子的书看了也不算少了,有理论,也有方法论。 但自己心中的很多问题,不仅没有找到答案,而是越来越迷惑,迷茫,感觉自己像一个旅人,知道自己要旅行,准备好了地图,行装,却不知道要去的目的地在东...
评分 评分首先必须声明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一是因为我本人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来却落了空,文中过多过重地分析问题而忽视了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其二,由于与中国现代社会的时空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得某些观点显得十分不合情理甚至迂腐或背道而驰。 以下列一些文本摘抄,是我...
评分一个成功的婚姻有先决条件,就是其中个人心理的成熟。阿德勒在他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到:“孩子看问题和成人不同,他们容易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全好或者全坏、聪明或者愚笨、全由或者全无。有些成人也有这样的对立的认知方式。那些习惯把世界分为尖...
评分以前看《自卑与超越》时,就觉得虽然只有薄薄一册,内容却是零零落落,最近看《儿童教育心理学》,感觉到熟悉的风格,不厚的一本,依然没有明晰的框架,知识点散布在内页各处,于是,先来泛泛读,再来细细梳理,总结出一些自觉核心的观点,敬仰大师的洞察和预见,近百年前的作...
对儿童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追溯(如自卑感、追求卓越、社会关系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上没有满足我的期待。 ps. 如果阿德勒还健在,他是会成为反同的一面旗帜,还是闭嘴选择政治正确呢?
评分一开始挺好的,教怎么教儿童独立啦、克服逆境啦、成长啦……但为什么后面画风一转说了什么,女人不要比男人挣得多,会让儿子自卑啦;儿子不要在纯女人环境长大啦,会变gay……好吧,看在这书是1930年出版的,权当历史的局限性吧
评分中外差异啊。
评分尼玛什么玩意真是看不下去
评分中国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之前还存疑,这本书算是给出科学的理论了 大概5岁的儿童三观就已经定了,即使后面会有些许改变,大方向不变,有个健康的原生家庭着实重要。 阿德勒把自卑心理研究的透透的,大师就是腻害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