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一部文化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布克哈特把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意大利视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学、道德观念、社交礼仪等多角度阐释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人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近代精神。在他看来,这一精神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告别中世纪、步入近代世界的关键环节。这一巨著对后人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米德尔莫尔(S. G. C. Middlemore)英译文影印。
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19世纪瑞士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学家,也是德语国家中与兰克、德罗伊森、蒙森齐名的第一流的历史学家。
布克哈特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的一个贵族家庭。1836年,入巴塞尔大学,修历史和哲学,后从父愿,改学神学。1839年,转学柏林,专攻历史学和语言学,受教于兰克、德罗伊森、格林、博埃克、库格勒等大师。184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4-1846年,担任巴塞尔保守的《巴塞尔日报》的编辑。此后专心从事研究。1858-1886年任巴塞尔大学历史学教席教授,1874-1893年任巴塞尔大学艺术史教授。此后,终其一生,一直定居在巴塞尔。
布克哈特生前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君士坦丁大帝时代》(1853年)、《向导:意大利艺术品鉴赏导论》(185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等,后人整理的遗著有三卷本的《希腊文化史》、《世界历史沉思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历史断想》。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很复杂,布克哈特的这本书既不是人物史也不是通史,更像是一部篇幅巨大的论文,六个篇章设计政治制度,个体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地理发现,日常生活和宗教,虽然都不成系统,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研究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作品。 关于引发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评分2015年底环游意大利到达费拉拉。 在博洛尼亚北部,十二~十五世纪最为辉煌,城中心有个大城堡,1425年时的主人尼科洛三世发现后娶的新夫人和儿子“雷雨”了,就砍了他们的头。四百年后浪漫诗人勃朗宁据此写了十四行诗《逝去的公爵夫人》。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1474年出生在费拉拉...
评分前半部的真知灼见掩盖了后半部的凌乱琐碎。暴君和暴政反倒孕育了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复古和怀旧却将意大利语从拉丁文化的人声鼎沸中推向卓尔不群;春秋战国式的诸侯林立不经意启迪了文人的统一意愿同时也顺带着打破了武将的门第成见;我们看到千篇一律的贵族随着中世纪老去,...
评分本书的中译本是商务印书馆1978年引进出版的,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齐开河教授撰写序言,他介绍了布克哈特写作这本书的背景,对文艺复兴研究的状况综述,作者的生平等等,并评价本书“这个体系成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对文艺复兴问题的正统理论。”而序言中随处可见的是齐开和作...
评分对照中译本,发现何新译得并不差,而且何译的底本比这个影印的英文版内容更完整,后者有删节
评分对照中译本,发现何新译得并不差,而且何译的底本比这个影印的英文版内容更完整,后者有删节
评分什么时候来一个好一点译本啊!
评分文艺复兴是近代精神的觉醒和发展。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是狭隘的,在精神上受到了禁锢,这些枷锁最早在意大利被打破,人们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对人本身进行探索,由此发展出了人文主义,强调个性的自我张扬。
评分对照中译本,发现何新译得并不差,而且何译的底本比这个影印的英文版内容更完整,后者有删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