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一部文化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布克哈特把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意大利视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学、道德观念、社交礼仪等多角度阐释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人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近代精神。在他看来,这一精神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告别中世纪、步入近代世界的关键环节。这一巨著对后人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米德尔莫尔(S. G. C. Middlemore)英译文影印。
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19世纪瑞士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学家,也是德语国家中与兰克、德罗伊森、蒙森齐名的第一流的历史学家。
布克哈特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的一个贵族家庭。1836年,入巴塞尔大学,修历史和哲学,后从父愿,改学神学。1839年,转学柏林,专攻历史学和语言学,受教于兰克、德罗伊森、格林、博埃克、库格勒等大师。184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4-1846年,担任巴塞尔保守的《巴塞尔日报》的编辑。此后专心从事研究。1858-1886年任巴塞尔大学历史学教席教授,1874-1893年任巴塞尔大学艺术史教授。此后,终其一生,一直定居在巴塞尔。
布克哈特生前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君士坦丁大帝时代》(1853年)、《向导:意大利艺术品鉴赏导论》(185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等,后人整理的遗著有三卷本的《希腊文化史》、《世界历史沉思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历史断想》。
“下定义”是个危险的活计,和“提问题”一样,它限定了范围,拒绝了可能性,甚至还暴露了智商。所以,在“史诗”、“现代性”、“现实主义”等词汇中,混沌与光辉同时运行,语言在接近本真时仿佛又不断渐进疏离,用修辞堆积起来的经验反过来持续地被修辞所侵蚀。当布洛克谈起...
评分这是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之一。 文艺复兴是象征着欧洲中世纪结束以及近代史开端的伟大时期,而此时也正是欧洲文化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而文艺复兴也正是从意大利开始(正如现代艺术是由巴黎开始的),所以此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一切人类史都要从政治...
评分终于读了这本早都该读的书,可是竟然没有想象的好。。。可能是太老了。。。也可能是文艺复兴的基本概念被说的太多了,在本书中没发现新的观点。。。反正没有读《中世纪的衰落》时候那种wow的感觉,尤其是著名的《人的发现》那章,那观点是被《中世纪的衰落》的作者批的。。。 ...
评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很复杂,布克哈特的这本书既不是人物史也不是通史,更像是一部篇幅巨大的论文,六个篇章设计政治制度,个体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地理发现,日常生活和宗教,虽然都不成系统,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研究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作品。 关于引发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评分在《余英時訪談錄》中,余先生提及他學習布克哈特此書的經驗,並稱花亦芬譯注本是此書最好的中譯本。按NP的說法,這是余先生把金針渡與人。於是,特意上網自臺灣買了此書來讀,也想學學余先生治史的“金針”。 我的本意,是希望順著余英時先生的指點,學習布克哈特研究義大利的...
对照中译本,发现何新译得并不差,而且何译的底本比这个影印的英文版内容更完整,后者有删节
评分文艺复兴是近代精神的觉醒和发展。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是狭隘的,在精神上受到了禁锢,这些枷锁最早在意大利被打破,人们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对人本身进行探索,由此发展出了人文主义,强调个性的自我张扬。
评分文艺复兴是近代精神的觉醒和发展。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是狭隘的,在精神上受到了禁锢,这些枷锁最早在意大利被打破,人们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对人本身进行探索,由此发展出了人文主义,强调个性的自我张扬。
评分没有多少新鲜事
评分没有多少新鲜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