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什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和语言学教授、认知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特别是语用学)、早期分析哲学(特别是弗雷格研究)和认知科学(特别是实验语用学研究)。他已出版专著多种,影响较大者包括《语言学》(与Adrian Akmajian合著,2000年出版第5版)、《语言交际与谈话行为》(1979年,与Kent Bach合著),主编《语言哲学的基本论题》(1994),合编《神经连接、心智计算》(1989 1和《知识表征与信仰》(1986)等。
本书从历史和跨学科两个视角,对认知科学基础问题进行了导论性质的述评。它描绘了从19世纪到当代认知科学领域某些核心概念的发展轨迹,考察了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对认知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影响。该书还从两个形成鲜明对照的进路考察了心智理论问题:数字计算机和神经网络模型。该书内容可靠、全面。是认知科学导论课程的理想读本,也是心智哲学课程极好的补充读物。
从尊重作者劳动的角度来说,我一向打分都是偏高,但这本书实在让我难以忍受,这么说吧,在我的学习生涯,有两门课是噩梦一样的存在:《可计算性理论》和《计算复杂性》,但假如这本书是某一门课的教材,我宁愿去学那两门课。 即使书中的很多知识对我来说基本等于常识,我仍然看...
评分1、排名第一的评论可能有点道理——对于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实在不算友好。 2、认知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框架,由这个框架来统摄心智、大脑和计算机——这种哲学理论的演化确实很难举重若轻地普及大众。 3、个人觉得前面的叙述有点一窥门径的可能,往后落于具体,反而失之...
评分1、排名第一的评论可能有点道理——对于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实在不算友好。 2、认知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框架,由这个框架来统摄心智、大脑和计算机——这种哲学理论的演化确实很难举重若轻地普及大众。 3、个人觉得前面的叙述有点一窥门径的可能,往后落于具体,反而失之...
评分1、排名第一的评论可能有点道理——对于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实在不算友好。 2、认知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框架,由这个框架来统摄心智、大脑和计算机——这种哲学理论的演化确实很难举重若轻地普及大众。 3、个人觉得前面的叙述有点一窥门径的可能,往后落于具体,反而失之...
评分从尊重作者劳动的角度来说,我一向打分都是偏高,但这本书实在让我难以忍受,这么说吧,在我的学习生涯,有两门课是噩梦一样的存在:《可计算性理论》和《计算复杂性》,但假如这本书是某一门课的教材,我宁愿去学那两门课。 即使书中的很多知识对我来说基本等于常识,我仍然看...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少的人读过无论是不是原版无论是原版的哪个版本。一年半前刚决定CIS为专业时在万圣遇到的这书,终于读完。这书其实讲得不太“正统”,有很多细部框架。不适合入门,但值得4星。因为我认为细部是未来解决的一个方向,细部可能成为银弹。
评分读了不到二百页,历史理论梳理还不错~
评分写的不太有重点
评分像课本一样不好玩
评分写的挺不错啊,标准的欧美教材风格,为何评分这么低Σ( °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