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 版的学术专著有《喜欢此商品的人还喜欢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和《朝鲜战 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等。
李丹慧,1954年6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并担任《国际冷战史研究》主编。近年发表中苏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史和冷战史学术论文30余篇,并主编了《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2000年)、《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到对抗 ——中苏关系论文集》(2002年)等著作。
杨奎松 1953年10月生,重庆市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共党史、中外关系史,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1982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至1987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任编辑,1987年2月至1990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任教,1990年12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革命史研究室主任。
牛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教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史、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史。著作:《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
《中苏关系史纲》讲述了自俄国十月革命而在中国掀起的共产党之风到1991年苏联解体期间的中苏关系的种种。中苏关系经历过蜜月期、冷战敌对期至最后关系修复。中苏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两个大国,政治上,经济上,甚至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苏关系的变化,既是两国国情变...
评分好的方面 1、以沈志华、杨奎松、李丹慧等为代表的本书作者,无论是在史观还是对史料的整体掌握和分析上都相当完美,值得钦佩。 2、本书对建国后的中国外交进行了批判式的反思和分析,难得一见,难能可贵。但某些地方似乎有前后矛盾之处,如作者在第三章谈到中国在中美苏三角关...
评分强者很难理解弱者的尊严,后生很难理解前辈的教训,这是我读了《中苏关系史纲》的体会之一。当赫鲁晓夫站在缓和东西方冷战的角度限制对华核武器输出的时候,他是不太容易体会到积贫积弱的中国渴望自强的愤怒的。同样当中国对苏共二十大有所批评时,中国也许未必真正了解苏联人...
评分中苏的红娘是共产主义,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中国崛起的背后曾经得到了苏联的助推。国家利益的怂恿,中苏这对夫妻关系也是起起落落。有人说,中国当初的一切都是苏联在背后的程序操作,而现在的朝鲜则是中国的翻版。我们不知道真相,因为保密工作做得确实出色。但是,听归听,别...
评分从苏联谈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的一点看法 我觉得中苏关系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其他许多大国之间的关系。从中国建国初期外交上的“一边倒”、照搬苏联模式、后来的反“苏修”斗争,以及苏联国内的改革问题、对斯大林的评判、两党之间的口诛笔伐等等,可以看出两国关系对各自内政外...
在支离破碎的史料上填缝自己的想象。尤其是第三篇。
评分看了一大半,還是沈志華寫得最好看。文筆好史料也多面,花了那麼多錢不是蓋的。最後一章正常化昏昏欲睡,應該是離現代太近的緣故吧,材料很受限,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總體很扎實,推薦給對國際關係和歷史有興趣的同學讀。
评分之所以不给五星是因为出版社,一是看了1949年之前的第一篇,就发现了两处疑似错误,一是定价高了点。剩下的部分留到大三看吧。就现在看的一百多页里,已经够颠覆我备受政治教化的历史观了。
评分在支离破碎的史料上填缝自己的想象。尤其是第三篇。
评分一个感受就是国际关系之中机关都别算的太聪明,再牛叉的精算师总有二逼的时候,特别是碰到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老牌作假高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