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衡(1906—1971),著名教授、法国文学翻译家。1915年秋入北京大学法文系学习,1929年考取庚款留学,1932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拉丁语系语言学及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上海震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校法文系。译著包括卢梭《忏悔录》、伏尔泰《中国孤儿》等。
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实在是一本比较浅显易懂的比较文学著作,但处处都体现着范希衡先生的细心和用心。至于将《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作对比,我更喜欢《赵氏孤儿》的紧凑简练和激情澎湃,《中国孤儿》虽然很好地把某种中国精神表现了出来,但是由于伏尔泰太过于追求浪漫而让这部作品里成吉思汗口中所说的“被他们的精神所震撼”变得十分虚伪。
评分(不得不说 《中国孤儿》太好看了我当言情小说看的,这个爱情故事太合我了,法国人着实浪漫,伏尔泰真是天才。 《赵氏孤儿》影射的是宋元之争(程婴-文天祥、“召公舍子”,屠岸贾-贾似道,公孙杵臼-吴潜,公主-杨淑妃)。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一方面回应了卢梭(“战胜者接受战败者文化统治”,文德战胜暴力),另一方面影射他心目中的中国精神:忠孝节义(伊达美),宁死不俘的儒士气节(臧惕)。
评分在外国文学的阅读书目里看元杂剧的感觉实在难以表达,突然被"比较文学"的气场震慑到。 范先生的这份研究看起来平白,但是很深入全面,对我还是很有启发滴!
评分在外国文学的阅读书目里看元杂剧的感觉实在难以表达,突然被"比较文学"的气场震慑到。 范先生的这份研究看起来平白,但是很深入全面,对我还是很有启发滴!
评分想到是作者1932年的博士论文,觉得质量真的挺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