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者的科学

立法者的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丹] 努德·哈孔森
出品人:启真馆
页数:290
译者:赵立岩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080903
丛书系列:启蒙运动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法律
  • 法学
  • 哲学
  • 自然法
  • 思想史
  • 历史
  • 法哲学
  • 立法 科学 政治 法律 体制 决策 分析 理论 实践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当代哲学的各种方法论,并以此解释了斯密的法学观,这种法学观是对大卫•休谟的发展和回应。作者认为在各种影响斯密的理论中,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是最为重要的。作者详细研究了斯密的社会和政治思想,清晰地阐释了《道德情操论》中的道德理论、《法学演讲》和《国富论》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关系。

作者简介

努德•哈孔森(Knud Haakonssen),英国苏克塞斯大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学会、丹麦皇家学会、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学会会员,并在波士顿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担任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早期的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史及启蒙运动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格老秀斯到黑格尔的自然法、各种权利理论及康德之前的哲学概念。代表作有The Science of A Legislator: The Natural Jurisprudence of David Hume and Adam Smith,Natural Law and Moral Philosophy: From Grotius to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并编有Hume: Political Essay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dam Smith, Cambridge History of Eighteenth-Century Philosophy等。

目录信息

1 导言
2 休谟的正义理论
2.1 一种还是两种理论?
2.2 道德评价
2.3 正义的动机——一个两难问题
2.4 正义的起源
2.5 自然与人为
2.6 所有权
2.7 承诺
2.8 责任
2.9 两个难题
2.10 历史的角色
2.11 效用和自然正义
3 斯密的道德理论
3.1 休谟和斯密关于同情
3.2 同情与道德赞同
3.3 同情的相互关系
3.4 通常的标准、理想的标准和社会接受
3.5 一般规则与道德价值
3.6 优点与缺点
3.7 效用的地位
3.8 宗教的地位
3.9 目的论
3.10 道德理论与人类知识
4 斯密的正义和政治理论
4.1 积极德性与消极德性
4.2 正义与效用
4.3 政治理论
4.4 政治与正义
5 斯密的分析的法理学
5.1 法律体系
5.2 物权
5.3 个人权利
5.4 违法行为与惩罚理论
5.5 家庭法
5.6 公法
5.7 国际法
6 斯密的批判的法理学
6.1 引言
6.2 法律推理
6.3 法律批判
6.4 批判性的计划
6.5 批判的对象
7 斯密的历史的法理学
7.1 引言
7.2 原始社会
7.3 牧人社会
7.4 希腊与罗马
7.5 现代欧洲的出现
7.6 现代法律的发展
8 面向历史的自然的法理学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左页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种强调极端感官和感性的享乐主义文化在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蔓延并逐渐占据人们的“常识世界”,它不仅强调自我的极端主义,而且趋于侵蚀所有人们珍视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旨趣。这种与资本主义传统的禁欲新教伦理背道而驰的文化现象让很多的保守主义知...

评分

文/左页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种强调极端感官和感性的享乐主义文化在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蔓延并逐渐占据人们的“常识世界”,它不仅强调自我的极端主义,而且趋于侵蚀所有人们珍视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旨趣。这种与资本主义传统的禁欲新教伦理背道而驰的文化现象让很多的保守主义知...

评分

文/左页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种强调极端感官和感性的享乐主义文化在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蔓延并逐渐占据人们的“常识世界”,它不仅强调自我的极端主义,而且趋于侵蚀所有人们珍视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旨趣。这种与资本主义传统的禁欲新教伦理背道而驰的文化现象让很多的保守主义知...

评分

文/左页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种强调极端感官和感性的享乐主义文化在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蔓延并逐渐占据人们的“常识世界”,它不仅强调自我的极端主义,而且趋于侵蚀所有人们珍视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旨趣。这种与资本主义传统的禁欲新教伦理背道而驰的文化现象让很多的保守主义知...

评分

文/左页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种强调极端感官和感性的享乐主义文化在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蔓延并逐渐占据人们的“常识世界”,它不仅强调自我的极端主义,而且趋于侵蚀所有人们珍视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旨趣。这种与资本主义传统的禁欲新教伦理背道而驰的文化现象让很多的保守主义知...

用户评价

评分

爱之深,恨之切。书本身是好书,斯密法理学的扎实研究。

评分

一个精神矍铄、严肃但不难亲近的白胡子矮老头。

评分

前几章非常精彩

评分

学习

评分

还是读下来了,相比于一年多之前进步了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