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傢魯思·本尼迪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齣於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之目的所做的軍方調查報告。但《菊與刀》自1946一齣版後,在美國、日本等國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64年間,已經被翻譯為30種語言,創下瞭天文數字般的3000萬冊銷量。更值得稱道的是,《菊與刀》作者對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義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世性的解讀範本。問世64年間,想模仿和超越《菊與刀》的作品不計其數。但沒有一本能做到。
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Benedict,1887-1948),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美國女人類學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需要根據日本的情況製定具體的政策,於是本尼迪剋特在1944年,受命於美國政府,收集各項資料,完成瞭這份報告,並在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推斷。戰爭結束後,美國的決策與她的推斷意見一緻,她準確的預見是本書亮點之一。
她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英國文學,1919年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從事人類學研究,師從於二戰前最偉大的人類學傢之一——弗蘭茨·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1923年獲得瞭博士學位。她於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ofCulture,1934年)一書,1940年完成《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andPolitics)一書,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對日本的研究——《菊與刀》一書的貢獻最大。二戰結束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菊花与刀》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未想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报告文学性质的社会学著作居然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被誉为了解日本...
評分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評分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評分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翻譯太差。內容作為科普讀物還是有價值的,但是需要抱著懷疑的態度閱讀。作者在書中在錶達論點時缺乏科學的論據,大部分都是靠嘩眾的結論和肯定的語氣鋪陳內容的,討人厭的小聰明和自以為是。
评分這個版本特麼是榖歌翻譯的吧
评分各得其所的日本人在社會的各個組織構成中完成著對“義理”的堅守以及對“恥辱”的究極復仇——小日本,一個矛盾而又復雜的族群。
评分雖然是很多年前齣版的,但真的是一本好書
评分以東方人的角度看西方人剖析日本性格的設定...也是挺詭異及有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