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

最寒冷的冬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年生于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0年入《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投入广泛的美国民权运动报道中,1962年成为该报驻越南西贡特派记者。他是美国知名传播学者以及历史学家,美国战地新闻记者,最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称其为“记者之父”。1964年,30岁的哈伯斯塔姆因由西贡发回的新闻报道而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因此称其为“国家叛徒”。哈伯斯塔姆曾先后创作了二十多本畅销书,其中包括《最寒冷的冬天》《出类拔萃之辈》。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为他的下一本书进行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 大卫·哈伯斯塔姆
出品人:
页数:608
译者:王祖宁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9024086
丛书系列:最寒冷的冬天
图书标签:
  • 朝鲜战争 
  • 历史 
  • 战争 
  • 美国 
  • 军事 
  • 朝鲜 
  • 政治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朝鲜战争的真相 现在终于可以说了

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国著名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的绝笔之作

一场令美国人永远无法抹灭的战争记忆

一场需要被铭记的惨痛战争 20世纪最难忍受的局部战争

骁勇强悍的将领对决 刚愎自用的美军本色 惊险离奇的激战场面

悲情的记述 偶像的破灭 错位的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内幕!

☆朝鲜军队被联合国军追击,溃不成军之际,斯大林为何不派兵支援朝鲜?毛泽东、斯大林以及金日成之间又有何恩怨?

☆ 当中国三十万大军在鸭绿江畔集结时,华盛顿为何仍错误地认为中国不会出兵?

☆ 据毛泽东所说,当时举国上下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毛泽东自己,另外半个是周恩来)支持出兵朝鲜,他为何仍力排众议,坚决派兵入朝?

☆ 麦克阿瑟为何一心要把战火烧到鸭绿江?在进军的过程中,他为何又要分割兵力,以至美军节节败退?

冷战背景下,焦点东移。三八线上的一声枪响,不仅让大国领袖夜不能寐,也让数百万生命集于一时一地。该不该打?如何打?战略的考量和战术的决策互有影响。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影响战争的起承转合,将士的临场表现影响各国的政治决策。除了意识形态的抗争,还有地缘政治的考量,苏联虽未曾直接介入,但其对于局势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是苏联在领导一个阵营抗衡另一阵营,因为是斯大林的零散言论影响了战争的结束时间,一直忽略朝鲜半岛的美国犯险登陆,目的在于捍卫资本主义阵营的信心,而临近朝鲜的中国必须用这场战争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新生政权,同时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赢得自己的地位。

一直以来,美国人对朝鲜战争不忍言说。本书是60年来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有力的思考,作者描述了朝鲜战争期间半岛内外的各个国家正确或错误的决策,详尽刻画了战场内外的主角与配角。在其笔下,战争的惨烈撼人心魄,错误的决策让人扼腕,美军的骄横无一遗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如何评《最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这部书呢?我只能说这不是关于朝鲜战争的一部书,而是针对一个人的战争,这个人就是麦克阿瑟。可以说,此书贬低麦克阿瑟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作者是以采访亲历者的回忆为主,很少参照官方文件,所以此书给人的感觉是七零八落的小故...  

评分

David Halberstam is famous in US for his serious writing on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a book about War in Vietnam, once again, his strategic mindset to touch upon the historical event from the grassroots frontline soldiers as well as the high-level poli...  

评分

评分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今年,那曾影响而且一直影响东亚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一个甲子。这场战争应该不应该打,或许可从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的一句话得出结论: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  

评分

David Halberstam is famous in US for his serious writing on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a book about War in Vietnam, once again, his strategic mindset to touch upon the historical event from the grassroots frontline soldiers as well as the high-level poli...  

用户评价

评分

由于作者是一位记者,加之主要内容通过访谈而得,本书写的有血有肉,虽然是60W字的巨厚一册也很快看完了。但感觉本书的缺点也在于此,由于访谈中的人物自然是战争的幸存美国老兵,本书并不能反应战争的全貌(甚至不能全面反映战争的美国部分),个人认为这是阅读本书中需要注意的。不过作者的历史观比较端正,反思部分对中美双方的评价蛮公道。比我前些年看的《漫长的战争》写得好(但本书不涉及战俘营和细菌战等敏感问题,比较遗憾),写这篇小感想时我还发现那本《漫长的战争》尼玛失踪了…………

评分

起码四个月,终于七零八落看完了,两个字,烂书。没有主线,没有印象深刻的情节,不讲究逻辑,没有美感,另外麦克阿瑟和读者有仇。鉴定完毕。

评分

出自普利策奖得主之手。是还原战史的写法,以人物和时间为主轴,通过细节刻画,把小故事组成大故事。可读性很强。 最令人讽刺的是:在付出几百万伤亡的代价,签署停战协定时,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实际上朝鲜半岛的局势与战前毫无二致。 中,美,俄,朝,韩各方在重大决策上都无一例外地作出了致命的战略误判

评分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布莱德利在国会如是说,“这会让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评分

这本书是被炒出来的。人家写的是政治,出版社把它包装成写战争。这书可以改个名字,叫《麦克阿瑟是个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