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著名漫画家的画笔
和日方随军记者的镜头
从前线到后方,从淞沪到昆明
回望两次战争留下的家国伤痕
“这批历史资料涉及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领域,共五千余张照片、上百幅图表、十几万字……”
本书为《伤痕》增补版,高清修复了原画稿 和历史照片,并收录了新添的“续尾声”,内含作者手绘的四幅水墨组画。
【内容简介】
漫画家老李逛文物市场时偶然结识了古玩商老七,因缘际会之下得以见到一批日本人绘制的关于甲午战争的图片,又通过老七的引荐,亲眼目睹并翻拍了一大批中日战争的图文资料。在几位年轻人的帮助下,老李对这批珍贵的史料进行了整理、翻译和解读,民族的伤痕逐渐显露,一个家庭的伤疤也意外地被揭开……
本书为《伤痕》增补版,高清修复了原画稿和历史照片,并收录了新添的“续尾声”,内含作者手绘的四幅水墨组画。
【媒体推荐】
李昆武以这部作品深入历史的中心,与我们分享中日战争的一批从未出版过的资料。随着这批老照片的出现,战争的残酷又一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李昆武也巧妙地提出一个问题:记忆的责任是什么?
——《伤痕》法语版评论
《伤痕》的创作方式堪称独特,照片和绘画相互融合的创作手法在众多漫画作品中实属罕见。书中穿插取录了四百余张纪实照片,对照片的甄选是一件繁复的工作。而作者的梳理工作,或以时间或以事件为序,还原了抗日战争中许多著名战役的真实场景,也刻画了更多震撼人心的细节,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新浪读书
这些资料真实再现了日本人眼中的这场战争,背后包含着太多已经被忘记或者被模糊、被扭曲的历史事实,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京华时报》
李昆武用漫画讲故事的同时,将自己收藏的大量日军在侵华时期拍摄的照片史料交织其中。作为在1979年参加过南疆保卫战的一名老兵,李昆武依靠自己的感触和记忆以及亲人的经历,重新解读了战争留下的伤痕。
——《三联生活周刊》
李昆武,1955年出生于昆明,1972年高中毕业参军,1980年回到昆明,先后任《春城晚报》美术摄影部主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多次荣获国内外重大奖项,并于2015年第42届安古兰国际漫画节中获得“荣誉市民”称号。
早期作品连载于《幽默大师》《中国漫画》等国家级刊物。先后出版《云南十八怪》《从小李到老李》《春秀》《脚印》等三十余部漫画,畅销多国,其中《从小李到老李》(又称《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已出版十三种语言版本。
《伤痕》这本书看起来并不像其他书写日军侵华史的图书那么沉重,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是漫画题材,这非常少见,而且还穿插着作者发现照片的奇妙遭遇,第二则是因为它所披露的照片更多的选自朝日新闻社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 这些战事照片有行军作战图,有行军中...
评分先摘书前的书摘:记忆是有力量的。有些记忆最终变成智慧,可使我们免于愚蠢和偏见,凶残和懦弱,可使我们免于施暴,也可免于受难。这是很多矢志不忘战争的理由,也是另一些人千方百计想要抹去记忆的原因。 读此书如旅行。 最初,跟着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作者,看他的生活,和我们...
评分漫画是很轻松的表达方式,或诙谐幽默,或辛辣讽刺,或寓意深刻……然而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这本抗战纪念漫画《伤痕》里,却又咀嚼出一种沉重。 故事的开端是“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现代生活的人情味。然而当“我”意外结识了老七之后,亲眼见了一套由日本人画的《支那征伐...
评分漫画是很轻松的表达方式,或诙谐幽默,或辛辣讽刺,或寓意深刻……然而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这本抗战纪念漫画《伤痕》里,却又咀嚼出一种沉重。 故事的开端是“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现代生活的人情味。然而当“我”意外结识了老七之后,亲眼见了一套由日本人画的《支那征伐...
评分先摘书前的书摘:记忆是有力量的。有些记忆最终变成智慧,可使我们免于愚蠢和偏见,凶残和懦弱,可使我们免于施暴,也可免于受难。这是很多矢志不忘战争的理由,也是另一些人千方百计想要抹去记忆的原因。 读此书如旅行。 最初,跟着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作者,看他的生活,和我们...
故事这么讲,辜负那些照片了
评分其实,释怀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忆。不能触碰的伤口才是最疼的。
评分《伤痕》增补版,高清修复了原画稿和历史照片,并收录了新添的“续尾声”,内含作者手绘的四幅水墨组画。
评分情感倒是很热烈,但这种用照片充数的做法真的大丈夫。
评分仔细体会一下亲历战争的每一个人所感受的那种心痛和绝望 才会真正明白战争是如此的野蛮和粗暴 在这种蛮横的暴力面前我感觉还真的挺无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