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1886~1944),1886年齣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瞭童年時代。
1895年,其父裕庚被清廷任命為齣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臣,德齡全傢人隨父親到日本東京赴任,在那裏度過瞭三年時光,裕庚在日任滿返國後,又前在巴黎齣任駐法使臣,德齡又隨父親到法國。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同到北京,後得到慈禧太後的青睞,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醫,電召德齡姐妹赴滬。同年12月,裕庚去世,德齡從此離開皇宮。
後來,德齡結識瞭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撒迪厄斯·懷特,兩人於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結婚。1915年,德齡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傢之一德齡用英文寫作的第一部迴憶錄《清宮二年記》就引起瞭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瞭1903一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瞭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書中的許多資料具有珍貴的曆史價值。
之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瞭迴憶錄體作品《清末政局迴憶錄》、《禦苑蘭馨記》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瀛颱泣血記》、《禦香縹緲錄》等,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抗戰期間,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一同抗日,在保衛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中,德齡都做齣瞭自己的貢獻。
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去世。
《皇朝的背影: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是作者記述晚清宮廷生活的第一部英文作品,1911年在美國首次齣版,就立即引起瞭東西方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晚清第一名士”辜鴻銘也欣然撰寫英文書評,對其大加贊賞。作為慈禧太後的首席禦前女官,作者與慈禧朝夕相伴長達兩年之久,在書中作者詳細描述瞭慈禧的飲食起居、服飾妝扮、興趣愛好、性情品格和內心世界,展現瞭慈禧鮮為人知的另一麵。同時,書中還記錄瞭給太後畫像、太後過壽、皇帝過生日、祭奠鹹豐、過中鞦節、過年等一係列事件。其中許多內容和發生過的重大曆史事件相互印證,對於研究晚清宮廷及社會政治生活,極具曆史價值。
《皇朝的背影: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敘述風格樸實自然,使人讀來倍感親切,亦不失為一部彆緻的文學作品。
朱家溍先生在《退食录》中,撰文细细纠正了徳玲回忆中许多历史细节的错误、谬误。 先生的严谨,令人尊敬。 而文中的这些谬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若撰文者少信自己的记忆或在听闻,多去查证。
評分起初是在后花园看到有MM录入这本书的,翻看的时候,也觉得句子娓娓道来,仿佛老祖宗说故事一样,有种听下去的劲。何况,在书店里又看到呢,只是觉得书底的介绍写的很流俗,仿佛我自己写的新闻稿,统一口径口气的,不能自己发挥点的那种。这本书若落在现在导演的手里,会不会演...
評分德龄《御香飘渺录》所记载诸多事项,私以为与清少纳言《枕草子》有某些相类。著者亦是王朝女性身畔的陪伴者---其为慈禧身边八个“女官”中较为得宠的一个。因她在书中所写的,多系其亲身经历的生活,从记叙可见慈禧多次对其吐露胸怀,其中亦涉及晚清王朝统治者宫廷内幕,这...
一口氣讀完,慈禧老人傢居然是個吃貨!德齡公主有傳奇的人生經曆並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推動改革,在宮裏受太監女官排擠,始終做事小心謹慎得到慈禧寵愛實屬不易呀。書中的慈禧是一個脾氣不太好還有些小孩子氣的老太太,確實它能讓人恨之入骨,也能叫人不得不熱愛她。每個人似乎都在做些什麼希望中國能夠強盛起來,看到有這樣的人存在就對未來充滿希望。
评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迴憶晚清宮廷生活
评分平鋪直敘描述兩年的宮廷女官生活,可窺見晚清宮廷生活和慈禧太後性情的一斑。有史料價值,可讀性不強,也並不滿足獵奇心理。
评分標本老太
评分曆史其實不忍細看:沒有誰不願意中國強大,慈禧掌權起碼保證拉中央集權,還沒有明顯的軍閥割據,隻是她受到自己眼界、舊文化影響太深不知道中國齣路在何方。很多時候當時當地當事人已經盡拉最大“努力”,隻是這努力徒勞無功甚至有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