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背影: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是作者记述晚清宫廷生活的第一部英文作品,1911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就立即引起了东西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晚清第一名士”辜鸿铭也欣然撰写英文书评,对其大加赞赏。作为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作者与慈禧朝夕相伴长达两年之久,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妆扮、兴趣爱好、性情品格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慈禧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同时,书中还记录了给太后画像、太后过寿、皇帝过生日、祭奠咸丰、过中秋节、过年等一系列事件。其中许多内容和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相互印证,对于研究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极具历史价值。
《皇朝的背影: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叙述风格朴实自然,使人读来倍感亲切,亦不失为一部别致的文学作品。
德龄(1886~1944),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时代。
1895年,其父裕庚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在巴黎出任驻法使臣,德龄又随父亲到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同到北京,后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姐妹赴沪。同年12月,裕庚去世,德龄从此离开皇宫。
后来,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撒迪厄斯·怀特,两人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1915年,德龄随怀特赴美,开始用英文创作,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之一德龄用英文写作的第一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就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详述了1903一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书中的许多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之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了回忆录体作品《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以及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抗战期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一同抗日,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去世。
这是我看这本书的第一感受。这个德龄根本就是进宫做奴才的,她用实际经历证明满清政治文化就是奴才文化。 德龄受国外教育,但只是学会说汉语了而已,思想上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奴才,从她进宫后对慈禧的赞美依顺,对慈禧狠毒惩罚奴才她觉得好笑,这个人就是不折不扣一心想做主...
评分起初是在后花园看到有MM录入这本书的,翻看的时候,也觉得句子娓娓道来,仿佛老祖宗说故事一样,有种听下去的劲。何况,在书店里又看到呢,只是觉得书底的介绍写的很流俗,仿佛我自己写的新闻稿,统一口径口气的,不能自己发挥点的那种。这本书若落在现在导演的手里,会不会演...
评分这是我看这本书的第一感受。这个德龄根本就是进宫做奴才的,她用实际经历证明满清政治文化就是奴才文化。 德龄受国外教育,但只是学会说汉语了而已,思想上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奴才,从她进宫后对慈禧的赞美依顺,对慈禧狠毒惩罚奴才她觉得好笑,这个人就是不折不扣一心想做主...
评分不过是比一般人运气好了点,位置高了点,聪明了一点点。 于是有了一屋子的鞋子,一个博物馆的玩具,一个城市的奴才,一个国家的钱,用来玩。 后人看着,无论作何评价,她不过就是个喜欢好东西的小女生而已。胸无大志,也不可能励精图治,无非就是要自己这辈子高高兴兴、漂漂亮...
评分这是我看这本书的第一感受。这个德龄根本就是进宫做奴才的,她用实际经历证明满清政治文化就是奴才文化。 德龄受国外教育,但只是学会说汉语了而已,思想上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奴才,从她进宫后对慈禧的赞美依顺,对慈禧狠毒惩罚奴才她觉得好笑,这个人就是不折不扣一心想做主...
话说我总觉得光绪喜欢德龄。。。
评分小学时代从书架翻出来读过的,后来才知德龄对当年清宫回忆多有编撰浮夸,相比之下她妹妹容龄留下的回忆文字更为真实。可读性的确很强,六年级时候一口气读完,觉得相当不过瘾。
评分猎奇
评分平铺直叙描述两年的宫廷女官生活,可窥见晚清宫廷生活和慈禧太后性情的一斑。有史料价值,可读性不强,也并不满足猎奇心理。
评分小时候看德龄写的慈禧,印象最深的是慈禧对西方妇女着装的反感,对身边小宫女的亲切,跟历史教科书中脸谱化的慈禧不同。这算是一本对我影响很深的书,明白另一个看待历史人物的角度,以及历史背后真实生活的重要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