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的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将迎来八十岁的寿诞。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八十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八十年。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书中,吴敬琏缓缓叙述,吴晓波奋笔记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展开。
目录
缘起 这个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
第一部分 改良家族
第一章 改良主义的基因
第二章 弱不经风的激进少年
第三章 学经济的年轻人
第四章 新星与“批孙”
第五章 劳改队生活
第六章 顾准之死
第二部分 思想突围
第七章 突破口:按劳分配
第八章:改革派内部的论战
第九章 东欧来的经验
第十章 最后的孙冶方
第十一章 耶鲁求道
第十二章 为“商品经济”正名
第三部分 护旗的人
第十三章 巴山轮会议
第十四章 单项推进还是整体配套
第十五章 “闯关”失败
第十六章 “吴市场”的由来
.第十七章 触破窗户纸的人
第四部分 经国济世(1993-1998年)
第十八章 从增量改革到整体改革
第十九章 是非分税制
第二十章 “试了再错,错了再试”
第二十一章 放小与抓大
第二十二章 在风暴中逆势飞扬
第二十三章 中国会成为寻租社会吗
第五部分 声望巅峰(2000-2003年)
第二十四章 对泡沫的预言与攻击
第二十五章 “一言毁市”
第二十六章 法制还是法治
第六部分 孤独战士(2004-2010年)
第二十七章 工业化道路之争
第二十八章 “主流经济学家”
第二十九章 中国的改革会好吗?
第三十章 眼睛盯着真理的人
后记
附录 吴敬琏年表
(本书介绍来源:凤凰网财经)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吴晓波同时是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任职日报《东方早报》浙江记者站副社长。
首先,作为吴晓波的忠实读者,以我个人之见,还是把他的书当知识来看比较好。不带有偏见性也是不可能的,人绝对是主观存在。但是厉以宁也好,吴敬琏也好,没有什么神话,也没有孰对孰错,学术上总是存异的互补与共进。每次看到吴敬琏的时候,不自觉就会想一下厉以宁,其...
评分《南方周末》是这样评价吴敬琏的——“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符号性人物,吴敬琏的应先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职业范围。他的学识,他的操守,他的社会责任感,汇集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他周围的人,而每多一个被他感染的人,中国走...
评分写在开篇:很少读传记一类的书,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评价的就是人!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可见评价一个活着的人则更为复杂。而且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朋友和我说“内容及不真实”,弄的我不知道该相信文字还是传言…… 评价一个人之所以难,无外乎几个原因:首先是值...
评分吴晓波写的吴敬琏传。11年的时候读过他的激荡三十年,现在记得的具体事迹很少,但是有些想法的改变已经深入到骨髓。 这本书我觉得一般,也许最开始时就是以一个平淡的初衷来写吴老的事迹的吧?年轻时也有过批判家人的事情,批判老师的事情。后来得到了当时人的宽待,这个对吴老...
评分首先,作为吴晓波的忠实读者,以我个人之见,还是把他的书当知识来看比较好。不带有偏见性也是不可能的,人绝对是主观存在。但是厉以宁也好,吴敬琏也好,没有什么神话,也没有孰对孰错,学术上总是存异的互补与共进。每次看到吴敬琏的时候,不自觉就会想一下厉以宁,其...
因为据说有抄袭可能,所以我就不评价了
评分同一个时间跨度,另一个观察视角…读时常想起一位学长的话“你知道1+1=2,但当别人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逼迫你说1+1=3时,你还会坚持说1+1=2吗?”
评分因为据说有抄袭可能,所以我就不评价了
评分作为一个可以浓缩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 作为一个可以立于在转型社会翻来覆去而绝然屹立的学者 一定具有他独立的性格! 吴老:从始至终提倡法治的市场经济从未改变, 不管得宠时的春风得意,抑或是冷落时的青灯孤夜 他都只遵循一个: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经济学家。 独立的思想,不为权贵说话,不怕得罪当权, 只尊重自己研究的科学! 值得倾佩,值得推崇!
评分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