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的成名著作,从人类学的角度全面地评判了日本人和日本文化。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评分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评分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评分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评分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首先《菊与刀》 的这个商务印书馆译本是我读的两本里比较好的一本,给的注释也更详实一些。 这本书讲的日本文化观察很有逻辑,也很有趣,特别是儿童教育那一节,跟中国又有一些共鸣。不管是为了了解日本文化,还是为了看如何观察一个社会意识形态,这都是一本很棒的书。
评分#书# 虽是一本研究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人的书,也许已经不太适用于现时的大和民族,但是如果要从“根”上了解这个近邻,此书必读!关于市面上的各种版本,商务印书馆的此版,专业学者翻译,多次印刷又增补修订内容,装帧朴实,价格低廉,实为首选!
评分文字很通俗易懂。观点未必全部准确但也很具道理。不过日。本这个民族性格啊,有些部分就连中国人都读不太懂…能有研究如此,也实在是不容易了的。
评分喜欢和魂与荒魂的分法
评分首先《菊与刀》 的这个商务印书馆译本是我读的两本里比较好的一本,给的注释也更详实一些。 这本书讲的日本文化观察很有逻辑,也很有趣,特别是儿童教育那一节,跟中国又有一些共鸣。不管是为了了解日本文化,还是为了看如何观察一个社会意识形态,这都是一本很棒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