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叶敬忠
出品人:
页数:1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0-6
价格:2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971612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留守儿童
  • 书信
  • 社会
  • 教育
  • 吴慧芳
  • 叶敬忠
  • 人口
  • 三农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文学
  • 成长
  • 情感
  • 绘本
  • 父爱
  • 母爱
  • 沟通
  • 童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内容简介:在今天的乡间,我们随处能看到他们小小的身影,或是独自坐在角落、走在路上,或是和同伴嬉闹玩耍,或是静静地依在苍老的爷爷奶奶身旁……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已经熟知的“留守儿童”。他们成长在这个农村劳动力汹涌外流的时代,外出务工的浪潮使他们的父母远走他乡,也一并卷走了家庭的完整和朝夕相伴的亲子之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为生计常年四处辗转、奔波辛劳,孩子们只能在无助和茫然中逐渐成长,当生活的各种现实和烦恼开始渐渐在面前铺开,记忆深处的父母笑颜却愈加模糊。“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是此书信集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一个问号的背后,隐含着孩子心底多少时日累积的思念和苦楚?这个大大的问号,又何尝不是这个弱小群体对现实的呐喊和控诉?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沐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社会问题、农村教育、留守人口、发展理论与发展规划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留守的童年》、《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教程》。

吴惠芳,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社会学硕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发展干预与社会变迁、发展规划与管理、农村社会问题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留守的童年》、《阡陌独舞》等著作,参与编写《性别与发展教程》、《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书籍,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目录信息

前言
1,我曾经那么幸福
泪水无声,隔空有爱。每一次父母外出或归来时的情景,都是留守儿童最难忘却的画面,这些记忆的画面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牢牢地牵在了一起。记忆中纵使有苦,有辣,有酸,有甜,但永远也无法阻挡孩子那思念之情,那盼望之念。
2,我就这样在长大
岁月无踪,脚下有路。“自由”是留守儿童最欣然接受的来自父母的“礼物”,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别样的自由”,留守儿童的童年形成了各种无法复制的形状,有的方方正正,有的歪歪斜斜,有的圆圆鼓鼓,有的扁扁尖尖有的留守儿童乐观、坚强、独立,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自我但也有留守儿童学习无助,信心丧失,自暴自弃,行为失当。
3,知道您是为了我
父母无影,亲情有痕。家,不是一栋房子,不是豪华的摆设,更不应是身处异地的几个人。家,是亲情,是欢声笑语,是永远无法分离的爱。留守儿童能读懂这个“家”,能读懂家里的寂寞,能读懂家人的异地阻隔,更能读懂父母亲人那无声的爱。这爱隐藏在父母日日夜夜的辛劳中,这爱体现在祖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这爱更陪伴着留守儿童的成长。
4,只想有您陪着我
抱怨无限,沟通有桥。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抱怨也随之产生,抱怨父母及亲人的关爱太少,溺爱太多,体谅太少,要求太多。沟通太少,期望太多然而,这些抱怨又无不蕴含着留守儿童对父母归来的期盼,对回报父母的渴望,对“完整的家”的向往。面对留守儿童的呼唤,那些不能给他们“完整的家”的父母难道就不为之动容吗?难道就不能与家人冰释前嫌、共筑和睦吗?
5,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010年5月曾偶然看到此书。不忍卒读,不禁泪流。

评分

真难得,有人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 孩子们单纯的文笔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希望爸爸妈妈回家,希望他们不要那么辛苦、保重身体,留守在家的孤寂与失落,与祖辈的隔阂,看到别人父母的妒忌,在亲友面前的敏感,夜晚的害怕和眼泪,对新年团聚的热切期盼,对短暂相聚后迅疾分离的痛苦,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想要努力改变人生的愿望,让人感同身受,让人泪目。 留守儿童受到的心理创伤,一辈子都难以抚平。成长过程中母爱父爱的缺失,让他们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随意生长。 十二年过去了,他们都二十多岁了,作者如果去收集一下他们的近况,收集他们写给过去自己的一封信,再出书,也很有意义。

评分

2010年5月曾偶然看到此书。不忍卒读,不禁泪流。

评分

2010年5月曾偶然看到此书。不忍卒读,不禁泪流。

评分

真难得,有人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 孩子们单纯的文笔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希望爸爸妈妈回家,希望他们不要那么辛苦、保重身体,留守在家的孤寂与失落,与祖辈的隔阂,看到别人父母的妒忌,在亲友面前的敏感,夜晚的害怕和眼泪,对新年团聚的热切期盼,对短暂相聚后迅疾分离的痛苦,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想要努力改变人生的愿望,让人感同身受,让人泪目。 留守儿童受到的心理创伤,一辈子都难以抚平。成长过程中母爱父爱的缺失,让他们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随意生长。 十二年过去了,他们都二十多岁了,作者如果去收集一下他们的近况,收集他们写给过去自己的一封信,再出书,也很有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