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年一本名叫《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的小册子,使它的作者阿库姆成为当时伦敦最著名的化学家。书中揭露了用黑刺李的叶子冒充茶叶,用白黏土制成含片,在胡椒中掺入灰尘垃圾,泡菜用铜染绿,糖果用铅上色等等。或许食品掺假造假的历史比这更久远,然而从1820年至今,食品造假与打假一直持续到今天。作者告诉人们,奸商的伎俩,展示造假的各种手段,揭露了助长奸商涌现的风气,讲述打假英雄的故事,以及“科学”蒙骗与科学监查之间的激烈对抗,为建立值得信赖的食品标准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比·威尔逊(Bee Wilson):英国著名食品作家和历史学家,多年来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担任思想史研究员。她曾在英国时政周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担任了五年的美食评论家,自2003年起,每周都在《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的美食专栏发表文章,其作品屡次获奖。2004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著作《蜂群》(The Hive)。
苏丹红的咸鸭蛋,三聚氰胺的牛奶,反式脂肪的蛋糕面包甜点,瘦肉精的猪肉,色素馒头回收卖出,最近又出了毒豆芽,还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为只有中国因为穷和贪才出现这些吗?美味欺诈告诉你,外国一两百年前早就这么搞过了。自己种菜不太可能,那些标志着绿色食品的又有...
评分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第一次知道,原来“不得在食物中添加不适宜人类食用的肉类”,不是指变质肉或者注水肉、病死畜肉之类的,居然指的是“人肉”(〃>皿<)!!!说起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那句话,在这里倒可以改成更为应景的,——“没有买卖就没有食品造假”。 话说,...
评分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是最早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国家之一。这也证明着英国在19世纪初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促使他们建立食品安全立法。本书《美味欺诈》正是回顾19世纪英国食品的造假与打假的历史,同时也警示着全球的食品安全的监管。 作者比•威尔...
评分在2013年時,台灣朝野正在爭吵是否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時,一位政治大學教授寫了一篇文章【美牛充分標示 國人自由選擇】。文中主張瘦肉精如果有害,國際上早就禁止;而美國是台灣的重要夥伴,要選擇利大風險小的標準,最後主張對含瘦肉精的牛肉標示,讓台灣人自行...
评分谁也不想被人骗,当你听说牛奶里加了料,羊肉串用的是猫肉和狐狸肉,臭豆腐是用大粪“加工”而成的时候,那种感觉肯定跟吃了死苍蝇一样恶心。我们正处於这样一个野蛮的时代,可你也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国情“和“时代的悲剧”,这本书会告诉你,那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照样出现...
从阿库姆前到阿库姆后,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科技时代,从化学掺假手段再到生物掺假手段。。。民以食为天,作为消费者却一直深陷在对食品安全的不知和恐慌中,以时代为框架,以政府为背景,以制造商为起点,以销售商为链条,最后到达供应量末端的泱泱消费者碗中的食物竟然带着不被期许的美好乃至会殃及生命时,我们作为弱势群体作为消费者该怎样对我们的权益进行维护?!
评分: R155.5-09/5223
评分现在看超有现实意义。
评分从开始读的时候脑袋里就一直有句吐槽,像关不掉的弹幕一样飞来飞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评分第一次读这方面的书了很新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库姆、哈塞尔、威利和沃克这样的社运人士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