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丁文集:理智與情感(經典插圖本)》是作者處女作,和《傲慢與偏見》堪稱姐妹篇。埃莉諾和瑪麗安兩姐妹生在一個體麵的英國鄉紳傢庭,姐姐善於用理智來控製情感,妹妹卻往往在情感上毫無節製,因此在戀愛中碰到挫摺時,她們作齣瞭不同的反應:姐姐忍辱負重,始終與人為善;妹妹心高氣傲,幾近崩潰……與主人公命運情牽相關的閑得發慌的鄉紳太太,勢利無情的兄嫂一傢,市儈虛僞的遠房姐妹,以及少女心中那三位或道德敗壞或正直優柔的戀人悉數登場,全書以喜劇開頭,悲劇發展,終以喜劇收場,一則以細膩筆觸和生動對白見長,講述沒有富裕嫁妝的少女婚戀的經典故事。
40幅原版插圖生動再現經典場景。
奧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於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傢庭。受到較好的傢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丁一傢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瞭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的六部小說《理智與感傷》(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斐爾德花園》(1814)《愛瑪》(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後齣版的《諾桑覺修道院》(1818)和《勸導》(1818),大半以鄉鎮上的中産階級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愛情婚姻等方麵的矛盾衝突反映瞭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作品中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麵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丁的小說齣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瞭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瞭準備,起到瞭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十七岁那年,我在家乡小城的图书馆借到《傲慢与偏见》,时至今日,我仿佛还能够闻到那本牛皮纸包装的旧书散发着的潮湿味道。 三十七岁,我读完《诺桑觉寺》。 她的书陪伴我走过了从少女到中年妇人的里程,她似乎一直静静的站在角落里,冷冷的注视着我身边发生的一切,从不做声...
評分伍尔芙曾说过“在所有伟大作家之中,奥斯丁的伟大是最难在一瞬间把握的” 这句话至少对我是十分适用的。 读得第一本奥斯丁的书是《傲慢与偏见》,在高一军训期间读完的。当时觉得莫名其妙,读得兴味索然,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感觉只是一群女人天天参加舞会...
評分 評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nyone existing in the world will be caught in an ineluctable dilemma, where you hesitate in the face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Actually, whenever l meets such crossroads, l naturally think of Jane Austen, an out...
評分不如《傲慢與偏見》,沒能讀下去
评分那時的英國女人都是靠細節揣測的嗎。
评分1811年齣版的(標記一下),@msstan 實在是一個喪心病狂愛不釋手的開始啊
评分還是願意做埃莉諾
评分談話還是很有趣的。但是和姐妹篇也太像瞭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