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1、虽然尽量的平衡和反省自我,依然会时不时的焦躁,对付这种情绪,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看老陀,看托尔斯泰这种大部头的作品,最近重读完《安娜·卡列宁娜》。大师的作品,总是让人有满腔的感慨,却一言难进,所以还是老样子,一条条的随便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反正也说不尽。 ...
评分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厚实的一部文学名著,托尔斯泰的传世三部巨著之一,在高中仅读的几本经典名著中,也曾有过《复活》,但已完全忘记。待稍晚些时候,拜读他的《战争与和平》,便可以通过罗兰罗兰的《名人传》,较为深入理解这位世界文豪生平及精神世界。 很难想...
评分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厚实的一部文学名著,托尔斯泰的传世三部巨著之一,在高中仅读的几本经典名著中,也曾有过《复活》,但已完全忘记。待稍晚些时候,拜读他的《战争与和平》,便可以通过罗兰罗兰的《名人传》,较为深入理解这位世界文豪生平及精神世界。 很难想...
评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这句教科书式的描述称为评价这本书的标准答案。然而我反对,强烈反对。
评分重温。那支蜡烛,她曾经借着烛光阅读充满忧虑、欺诈、悲伤和罪恶的人生之书的,闪了一下比任何时候都明亮的光芒,为她照亮了原来在黑暗中的一切,就哔剥一声,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评分看了整整11个月,终于看完了......
评分其实这个版本译得不比草婴差,个人觉得草婴译得太乡土气了……
评分今天上午偷懒了半天,躺在床上看完了安娜卡列妮娜。一直偏爱长长长篇小说,但一直不敢打开托尔斯泰的书,那些书无数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手边,我都不曾打开去看一眼。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够,不够去理解,不够去体会,怕把自己带到云里雾里出不来。前段时间不知道发了什么疯,买了kindl版的安娜开始在上下班公交车上看,意外的发现不是那么的难读,也意外的发现不沉重,好看着呢。早在好多年以前,道听途说安娜是出轨被后来的爱人抛弃,一念之下卧轨自杀的故事。那时候私自以为安娜的结局活该。而真相并不如此,她自然非常美丽,有学识,最重要的就是她的激情和骄傲的自尊。结果也并不是被爱人抛弃,只是女人在越来越在乎另外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有点神经质,怀疑来怀疑去,缺乏安全感。自杀恰恰是高傲的结局。而渥伦斯面对安娜死之后的反应,我是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