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复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品人:
页数:545
译者:安东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50900
丛书系列:托尔斯泰文集
图书标签:
  • 托尔斯泰
  • 外国文学
  • 小说
  • 俄国
  • 列夫·托尔斯泰
  • 经典
  • 外国名著
  • 文学
  • 复活
  • 小说
  • 文学
  • 人性
  • 救赎
  • 社会批判
  • 俄国文学
  • 经典
  • 心理描写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纪俄国对世界学最影响的作家《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一。 书取材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托尔斯泰跟曹雪芹很像,他们都心胸广阔,笔下是芸芸众生。 《复活》的第一部分写的太酷了,冷静至极的一只笔,却电闪雷鸣地描述了跌宕起伏的命运,如果是雨果来写,这得是《巴黎圣母院》plus,要跪在暴雨里骂苍天,奈何这样折磨善良错弱的人;可托尔斯泰下笔,总觉得玛斯洛娃被...  

评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路过福州南后街旁的林觉民故居。我会想,让林觉民抛妻弃家参加革命的动力是什么?今日要在这样的地段起一座这等规模的林家大宅,恐怕要好几个亿,在当时也不会是小数目。这样的富贵之家,无论如何,属于“既得利益”阶层,那么为什么要去抛头颅洒热血呢...  

评分

法庭往往是和平时期展示最激烈冲突的舞台,是人与人之间无数小规模战争的战场。枪炮轰鸣,有死有伤。看客们往往热衷于看这种自己不用付出代价的舞台战争片,以满足自己兽性的欲望。聂赫留朵夫便是众看客之一。然而当他惊觉自己也是这场战争的要角时,一切都变了。 沉睡在泥滩...  

评分

这几天在断断续续的看托尔斯泰的《复活》,其实说起来,世界名著我真得看的不多。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中时候看《茶花女》,大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国四大名著也只看了《红楼梦》一套而已。主要是一想到大部门就先行头痛去了。这次也只是为了省钱暂时没买新书,就把书架上没看...  

评分

本来是在网络上搜集点关于本书的资料,却发现了一篇据说是高考作文中以托尔斯泰做题目的文章,看后感到非常悲哀。 我想,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人们看着卢布变成废纸的时候,俄罗斯人也绝对不会把满腔的怨恨发泄在这位伟人的身上。 可是,在这位不朽的老者,全世界景仰的圣徒离世...  

用户评价

评分

“您对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拯救您自己” 所以复活的是基督吗?是涅赫柳多夫吗?是卡秋莎吗?还是托尔斯泰?

评分

黑暗,法律的黑暗,监狱的黑暗

评分

后来的日子想起这漫长琐碎的故事,倒别有韵味。

评分

托翁的作品之中,政治诉求最强烈的一部,几乎可以感觉的到他老人家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于改变俄国社会制度现状的急切,这就造成了全书在结构上的某种失衡(当然,单就文学性而言,这依旧是部伟大的作品)———他相对的简化了对于主人公情感线索的描写,而将大量笔墨用于系统的阐述十九世纪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相互之间复杂尖锐的矛盾及制度的荒谬。托翁总会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还是本书中的涅赫柳多夫,都很大程度上是他本人的写照。不过就像他在结尾之中所写的那样,“至于他生活的新旅程将会怎么结束,那只有等到将来才会知道”,他老人家悲天悯人的、强烈纯粹的理想主义,“建立人间天堂”的愿望,是否有些不切实际了呢?可我倒是倾向于他这份稍显缥缈的执着

评分

不寻求宗教的话,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