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本佛学典籍,只要稍微接触过佛学的都会听过这本书,《坛经》。坛经是唯一一本中国人人写的佛学书籍而能被称为经的书。基本上后世再看中国人写的都没有敢称之为经的,或者自己称之为经,却世人并不认同。但这本坛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佛经,因为佛经百分之九十都...
评分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把西方极乐世界移至眼前,让我们很容易就明白了极乐世界在哪,如何发现,真是智慧第一。其他内容当然同样精彩,见性成佛。 佛经中本书最特别之处就在于他非常适合普通人阅读,而且通俗易懂,无论是初学还是进阶都可以称得上是非常优秀的...
评分读《坛经》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儿。 说慧能三岁丧父,家境贫苦,砍柴为生,不识一字。一次在卖柴回来的路上,听到有人诵读佛经,他“一闻经语,心即顿悟”。 后来弘忍法师出了道考题,叫弟子们各做一首偈。除了堪称教授级别的神秀费劲巴力地整出一首,还被pass掉了外,其余的弟子...
评分六组坛经与此书坛经有何差别? 今天,听完讲座,说此书是用来疗伤的,但却没想到有两个版本,本人从书本介绍倒看不出何差别,但前者100多元,后者只要20元,想问问看读过两本书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写的完全是演义体小说的笔法啊。。。。
评分每个人本来就有智慧,只因悟性不同,领会到的智慧不一。智慧是什么?正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可见智慧非法,能存在靠的是因果报应。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悟到了什么,其实是有因在前,皆因前期的广种因缘,才得后日的悟透善果。
评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学生时代政治课本里说这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如今读原文,才发现课本断章取义,此话的关键点不在于唯心唯物,风动幡动实则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有为法,心因此而动自然是执迷于相了,这话本意应是教我们不为外物所扰,换成人生态度大概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评分这是后朝的流通本,非敦煌原本,市面上绝大多数本子都是流通本,只是哪个流通本的问题。流通本里有三教合流的痕迹,这是敦煌原本没有的,是后朝演绎的。如:慧能离开母亲时,给了十两银子(后面更有二十两的版本),这在原本中不会出现,因为那没有孝道。(与儒合)再如:后多谈论无不论空,只有道教才讲无,原本只论空。(与道合)
评分世人如何解脱生死是很重要的问题,你们整天只知持戒修善追求人天福报,而不知修慧,脱离生死苦海。你们自我本有的佛性如果迷失了,做功德、求福田又哪里能救你们脱离苦海呢?费心思考分析是没有用的,因为能体认自我本心、识见真如佛性的人,只言片语就能显现出。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清净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不生不灭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自我具足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没有动摇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是能解释产生一切万法的。凡夫愚迷不能了达自我本性,不能识见自身中存有净土,希望往生东方,往生西方;而了悟的人,在哪里都一样,别无二致。所以佛说:依随你所在的地方而保持恒久安乐。思虑一切邪恶之事,就生出邪恶行为;心中思虑一切善好之事,就会生起善好的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