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弱水先生,本名陈强。1963年生,安徽青阳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著有《抽丝织锦:诗学观念与文体论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卞之琳诗艺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中西同步与位移:现代诗人丛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从王熙凤到波托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古典诗的现代性》(三联书店2010年10月);诗集《线装的心情》(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编有《余光中选集》(全五卷,与黄维樑先生合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卞之琳文集》(全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等。
“用一把欧美名牌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然而,作者却“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测一下中国古典诗的化学成分”。本书以现代诗学的观点对中国古典诗词加以重读、复述与解释,论证了自南朝文学起,经唐诗里的杜甫、李贺、李商隐,到宋词中的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已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连贯叙述及说教倾向的独特传统,体现出文学精神的“颓加荡”、艺术理念的“讹而新”,语言形式的“断续性”、“互文性”。而这些历久弥新的现代性品质,为中国古典诗在现代语境里的转生提供了契机。
【1】盲目把古典诗与西方理论比对,意义不大。「现代性」的内容远比作者分析的要广阔,而且更关键的是精神维度的区别,而非修辞术。此书里的几家,靠得上边的可能就二李,但本书的处理颇为粗糙简略,读完也不会有什么新的进益。这本书与作者的另外一本《诗的八堂课》一样,都属...
评分第一次读江弱水的书,是《陆客台湾》,时值第一次入台自由行前夕,对这个选题感兴趣,但说了些什么,后来基本忘了。倒是上半年看《诗的八堂课》,甚为惊艳,才有了这本书的阅读。 《诗的八堂课》立论之新,解诗之妙,贯通古诗今诗中诗西洋诗的格局视野与气魄,都令人赞服。但那...
评分 评分 评分江弱水先生以西方诗学理论解读中国古典诗词,认为中国古典诗词在文学精神、艺术理念、语言形式等方面蕴含现代性品质,从而使其在现代语境里获得新生。这一视角蹊径独辟,别具一格,书内对一些具体的文本解读得异彩纷呈,让人惊讶叹服,比方对杜甫的《秋兴》八首的诠释,从冥...
有意思的角度。
评分早几年读可能会喜欢,但现在只觉得方法上完全不可取。六朝-杜甫-李贺-李商隐-美成-白石-吴文英这条线专注“语言”本身无错,但这样就能联系到诗歌的“现代性”么?在文学的现代性这个(伪)问题上最重要的向度并不是作品本身的特点,而更多的是创作的姿态,一种高度的自觉。本书中所谓“颓加荡”“讹而新”和decadence的联系在哪里,是不是仅仅一个相似性陷阱?另外将“现代性”当做文本内部的某种东西,让本书在行文过程中流于一段对艾略特巴尔特的引用和一段阐释。而如果依然顺江的逻辑将中国古典诗内部分出两条线的话,最好的做法,我觉得,还是从上往下梳理,他们都是从传统内部诞生出来的人。
评分如黄维樑所说,局部精彩(论清真、白石、梦窗词部分颇多启发),但其理不能一以贯之,不少批评都对准现代性的界定。中国古典诗本非“古典主义”的,不考虑坐标系变化,基于古典/现代的对立来观察固然能得到审美的共通,却很难说具备现代性意识或现代主义的精神情境。六朝至吴文英一脉是传统的产物,也是不可分离的部分,将它抽离出来置入现代主义话语,多有无力或龃龉之处。如六朝的颓、荡与decadence的内核实际颇为不同;论断续性,仍在谈骈散的区别,但将骈文与律诗推为现代性显然不妥;用典若是现代主义的特质这笔账恐怕难以算清了。
评分有意思的角度。
评分瞧他一路多少好意思,只恨到底收拾不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