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重新评估和挑战对这一时代文化史以及文学史的现行主流观点,并探索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对梁朝的忽视与贬低。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希望本书对于梁朝的讨论,不仅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中古时代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反思现当代中国国学研究乃至海外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取向。
田晓菲,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文学,晚明文学与比较文学。 198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出版著作包括《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赭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等。
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北京三联书店2003)
英文著作包括《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5;中文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社 2007)。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明代小说戏曲与现代文学方面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
编辑推荐
田曉菲受到宇文所安的文本細讀的訓練,在這本書還是很鮮明地表現出來了,許多地方解讀還是很別致的,尤其將宮體與佛教的對讀,也頗為精緻。但田曉菲沒有接受中國解釋文本的傳統型訓練也很明顯,對詩歌風格的把握很欠缺,常常將詩歌內容等同於詩歌風格來做判斷,比如第258頁到25...
评分田曉菲受到宇文所安的文本細讀的訓練,在這本書還是很鮮明地表現出來了,許多地方解讀還是很別致的,尤其將宮體與佛教的對讀,也頗為精緻。但田曉菲沒有接受中國解釋文本的傳統型訓練也很明顯,對詩歌風格的把握很欠缺,常常將詩歌內容等同於詩歌風格來做判斷,比如第258頁到25...
评分在读此书之前,梁朝对于颇爱历史的我也只是一个陌生的时代。 看书的前几页时,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着高中历史课本上关于“魏晋南北朝”这一章,这一章因为不是考试内容而被老师要求快速翻过,那翻过薄薄几页教科书的画面就一直在重复。现在想想,班上的同学随手一翻,就翻过了...
评分印象中读的第一本田晓菲教授的书是《秋水堂论金瓶梅》,它就像一面镜子,时时能在作者小说解读的镜像中惊觉自己同于潘金莲、西门庆那样的欲望、嫉妒与贪婪。《烽火与流星》则更像是一支安魂曲,祭奠那些在仓皇岁月里狼烟烽火中如流星般灿烂又倏然坠入黑暗的生命,笔触细腻优美...
评分写庾信,只挑几首小诗,没有哀江南赋也没有演连珠。写文心雕龙这么一部大书,也只是简单论及所谓的复古倾向。如果真看了这么多文献,应该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吧。
评分短评区好多质疑作者把学术论文散文化放水的。但我对田阿姨这种写法和"态度"毫无抵抗之力。
评分外行无学不能识断。但这书读起来真是非常的有历史的“重量感”,确如她所言,照亮了“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这二十个字。非常善于编织,借典故迅速拉开我们的固有认同,对比谢安谢玄临兵弈棋和刘孝绰极轻的小诗,“寄与胜利者的移情”;用庄子的余地来描述宫体诗和经典间的关系,是对唐一代起“然伤轻艳”评价一个绝佳的四两拨千斤。最喜欢大概是经营文本一章,也是全书描绘的所有未能躲避陷落、急转直下的繁盛中最让我难过的一处,萧绎焚书的大火。最有说服力的论述在击破现在学者对梁代文学三派的虚构处,从文学环境(士族和寒门、文学文化资本累积)、人(交游和趣味)、存世文献、书籍本身都照顾的周全。细读也好。从佛教角度来谈物色极好,历来谈此多在色上下功夫,此处入空,妙,但不能定论,憾。
评分编校很无语。但是田晓菲的文字依然没话说。尤其明夷一章。
评分外行无学不能识断。但这书读起来真是非常的有历史的“重量感”,确如她所言,照亮了“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这二十个字。非常善于编织,借典故迅速拉开我们的固有认同,对比谢安谢玄临兵弈棋和刘孝绰极轻的小诗,“寄与胜利者的移情”;用庄子的余地来描述宫体诗和经典间的关系,是对唐一代起“然伤轻艳”评价一个绝佳的四两拨千斤。最喜欢大概是经营文本一章,也是全书描绘的所有未能躲避陷落、急转直下的繁盛中最让我难过的一处,萧绎焚书的大火。最有说服力的论述在击破现在学者对梁代文学三派的虚构处,从文学环境(士族和寒门、文学文化资本累积)、人(交游和趣味)、存世文献、书籍本身都照顾的周全。细读也好。从佛教角度来谈物色极好,历来谈此多在色上下功夫,此处入空,妙,但不能定论,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