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文学,晚明文学与比较文学。 198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出版著作包括《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赭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等。
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北京三联书店2003)
英文著作包括《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5;中文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社 2007)。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明代小说戏曲与现代文学方面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重新评估和挑战对这一时代文化史以及文学史的现行主流观点,并探索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对梁朝的忽视与贬低。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希望本书对于梁朝的讨论,不仅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中古时代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反思现当代中国国学研究乃至海外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取向。
田曉菲受到宇文所安的文本細讀的訓練,在這本書還是很鮮明地表現出來了,許多地方解讀還是很別致的,尤其將宮體與佛教的對讀,也頗為精緻。但田曉菲沒有接受中國解釋文本的傳統型訓練也很明顯,對詩歌風格的把握很欠缺,常常將詩歌內容等同於詩歌風格來做判斷,比如第258頁到25...
评分对于整个南朝,恐怕读者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晚唐杜牧的一首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时佛教的流传和兴盛可谓广为人知,但广为人知的也就仅此而已。从时间上看,它被夹在汉唐之间,是一个“仅仅在为光辉灿烂的大唐王朝做准备的时代”。其间萧梁王朝不足百年,...
评分在开始写这个短评之前,我想引申一个别的话题。章学诚曾区分古今载籍,一为撰述,一为记注,前者曰圆而神,欲其决择去取而知来者之兴起,后者曰方以智,欲其赅备无遗以为往事之不忘。我想把这个意义稍为拉扯,在研究领域做一个类似(虽然肯定不很恰当)的比对:有的学者的研究...
评分田曉菲受到宇文所安的文本細讀的訓練,在這本書還是很鮮明地表現出來了,許多地方解讀還是很別致的,尤其將宮體與佛教的對讀,也頗為精緻。但田曉菲沒有接受中國解釋文本的傳統型訓練也很明顯,對詩歌風格的把握很欠缺,常常將詩歌內容等同於詩歌風格來做判斷,比如第258頁到25...
评分四、五、七三章写得最不用心,读每一章都要经历惊喜——失望——郁闷的过山车,这本书对传统研究模式的局限写得很透彻,但轮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又走上了他们观念先行的老路,果然太激动时写的东西都是犀利有余厚重不足啊,可惜……
评分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
评分倒行逆施,破坏形体,夫唱妇随,道之贼也。以上是夸赞。
评分她是一个好的学生,优秀的提问者,传统的尖锐怀疑者,文采飞扬的教授,也许半社会学家,以及勤奋的文本阅读者。书非常好看,却总有种对问题回答不够的感觉。待重读。
评分外行无学不能识断。但这书读起来真是非常的有历史的“重量感”,确如她所言,照亮了“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这二十个字。非常善于编织,借典故迅速拉开我们的固有认同,对比谢安谢玄临兵弈棋和刘孝绰极轻的小诗,“寄与胜利者的移情”;用庄子的余地来描述宫体诗和经典间的关系,是对唐一代起“然伤轻艳”评价一个绝佳的四两拨千斤。最喜欢大概是经营文本一章,也是全书描绘的所有未能躲避陷落、急转直下的繁盛中最让我难过的一处,萧绎焚书的大火。最有说服力的论述在击破现在学者对梁代文学三派的虚构处,从文学环境(士族和寒门、文学文化资本累积)、人(交游和趣味)、存世文献、书籍本身都照顾的周全。细读也好。从佛教角度来谈物色极好,历来谈此多在色上下功夫,此处入空,妙,但不能定论,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