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重新评估和挑战对这一时代文化史以及文学史的现行主流观点,并探索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对梁朝的忽视与贬低。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希望本书对于梁朝的讨论,不仅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中古时代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反思现当代中国国学研究乃至海外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取向。
田晓菲,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文学,晚明文学与比较文学。 198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出版著作包括《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赭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等。
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北京三联书店2003)
英文著作包括《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5;中文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社 2007)。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明代小说戏曲与现代文学方面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
编辑推荐
在开始写这个短评之前,我想引申一个别的话题。章学诚曾区分古今载籍,一为撰述,一为记注,前者曰圆而神,欲其决择去取而知来者之兴起,后者曰方以智,欲其赅备无遗以为往事之不忘。我想把这个意义稍为拉扯,在研究领域做一个类似(虽然肯定不很恰当)的比对:有的学者的研究...
评分印象中读的第一本田晓菲教授的书是《秋水堂论金瓶梅》,它就像一面镜子,时时能在作者小说解读的镜像中惊觉自己同于潘金莲、西门庆那样的欲望、嫉妒与贪婪。《烽火与流星》则更像是一支安魂曲,祭奠那些在仓皇岁月里狼烟烽火中如流星般灿烂又倏然坠入黑暗的生命,笔触细腻优美...
评分 评分独到的研究视角、深切的文化关怀 --评田晓菲教授《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 田晓菲教授的《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一书的中文版2010年初由中华书局出版,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新的田教授的学术著作。田教授关于古代文学的学术著作目前中文版的共有...
评分田晓菲女士在《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看来,尽管萧梁王朝在传统儒家的历史叙事里并不足取,然而这是因为儒家无法对萧梁的兴与衰做出合理解释因此避而不谈的缘故。在梁武帝萧衍将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下,萧梁蒸蒸日上,没有南朝常见的宫廷政变,长期保持着繁荣与稳定...
原來我們對梁文學的誤解和低估到了足以驚詫的程度,田曉菲對蕭梁文學的重新評估實在是太精彩了,不僅嘗試還原置於歷史語境和社會文化史的框架下,挑戰固有文學史的盲區,而且對宮體詩、文學家族、佛禪意象、南北文化觀念的構建等都作了深入而有趣的探究,覺得收獲滿滿。#壹陸讀#022
评分倒行逆施,破坏形体,夫唱妇随,道之贼也。以上是夸赞。
评分太有启发性了,这本书全方位展现了如何把五百字扩写成五万字,学到了这本书的精华,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论文字数不够了~
评分英文转译的著作,行文不流畅。
评分研一开始前看到一半,昨天在麦当劳才翻完……真的懒。我简直懒得不可救药。“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从一首诗可以扩展出一本书,真的佩服田晓菲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