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通过梳理莱茵河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傲骨茵河两岸民族和国家从古到今的内在因素,借此警示并预见隔河相望的法德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莱茵河的历史、神话与现实 史家的历史研究工作究竟是否应该带有现实关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带有现实关怀,以及在何种层面上带有现实关怀,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般认为现实关怀是“史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现实关怀的指引下,史家可以“找出新的或好的问题”,“...
评分莱茵河的历史、神话与现实 史家的历史研究工作究竟是否应该带有现实关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带有现实关怀,以及在何种层面上带有现实关怀,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般认为现实关怀是“史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现实关怀的指引下,史家可以“找出新的或好的问题”,“...
评分作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书,自然有其独特价值。 写于193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初版于1935年,再版于1953年,作者为法国历史学家。这是一部受邀作品,东家是阿尔萨斯兴业银行,这是一家业务覆盖莱茵河两岸城市的银行。初版是非卖品,有两位作者,一位侧重于地理和历史,一位...
评分作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书,自然有其独特价值。 写于193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初版于1935年,再版于1953年,作者为法国历史学家。这是一部受邀作品,东家是阿尔萨斯兴业银行,这是一家业务覆盖莱茵河两岸城市的银行。初版是非卖品,有两位作者,一位侧重于地理和历史,一位...
评分本书的出版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凡尔赛条约、鲁尔危机等事件使法德关系日趋紧张,人民敌对情绪加强,这也在当时的历史书写和社会舆论中有所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历史学家利用莱茵河问题为本国现实政治服务,强调莱茵河是法国的“自然边界”,只有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过于抒情,有些不伦不类
评分读希腊史才突然想起以前还粗翻过这本书。其实和古希腊的民主制最像的应该是早期的瑞士联邦,莱茵河两岸商业城市的居民对各自城市市民的身份认同强于对“瑞士人”的认同,和希腊同盟各成员的情况有点像。此外到今天瑞士小国寡民且富裕的条件也是他们实行雅典式直接民主的根源。
评分编辑难道在思考人生?在思考什么样的节奏最呀最摇摆?!。。。才读了五十页,译者注和正文中就有若干处年代错误、以及句法不通的地方。。。。
评分不是世界史的学生,因为西方史学史的课程而阅读,里面大量的人民地名完全记不住,大段抒情让人很难抓住重点。作者力图冲出常规,打破莱茵河的“分裂”形象,重建莱茵河新面貌。莱茵河在本质上一条欧陆的通道、地理的界线和多元人群的汇集场所。但作者认为莱茵河不是一条边界,而是基地,是不同文化相互遭遇与碰撞的熔炉。虽然政治外交赋予了莱茵河成为鸿沟的分裂特性,但分裂只是政治需要所产生的神话。人类拥有各种可能性,因此,自古以来的莱茵河居民都学习和利用这条河流,是之成为文化技术传播的通道和主轴。作者重视河流的沟通作用,将莱茵河对欧洲塑造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有些过于极端了。
评分过于抒情,有些不伦不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