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社会史 法国文化生活史 心态史 世界史 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 法国
发表于2025-05-28
屠猫狂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罗伯特·达恩顿,欧洲文化史专家,1939年出生于纽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奖金、美国的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本书为他赢得1979年美国历史学会的Leo Gershoy奖。
这本书不太好读,理解此书中关键结点的体验也并非愉悦。先读结语为宜,了解达恩顿意图与哪些历史流派对话,文化史如何破“刺激(经济与人口、社会结构)—反应(文化/心态变迁)”之成说而立文化独特之标杆。书中一再暗示文化史的文献不同于兰克主义所采用的国会外交档案那样清晰。文化强调”共识性“而反历史主义,文化镶嵌在文化的象征世界方有意义。隐约透露文化史家应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两种身份之间切换自如。文化史悬鹄甚高,让“无声的声音”发声。但作者已经留下进入幽暗世界的可寻之迹。 另外,从写作上说,达恩顿的结尾真是有力,“那是对于现实的认识,它塑造了现实本身,而且即将形塑随后百年的法国历史,那一百年不只是马克思而且也是巴尔扎克的世纪”。
评分喜欢作者选择的样本,真·以小见大。最大收获:探索文本的幽暗处。最难理解的部分就是突破口。
评分本书是以“心态史”来探讨十八世纪法国人们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所搜集的档案数量庞大,从农民内部的民间故事到工人的暴力游戏,从哲学家到卢梭主义。在第一章中,还用了比较多的篇幅分析了英法德意等地民间故事的异同,英国故事充斥的是幽默和幻想,是儿歌式的;德国是恐怖和以残杀为主轴的叙事;法国版本则特具戏剧效果。想到之前阅读过的文本说,英国是可爱的树林,德国是幽暗的森林。最后一章对卢梭主义的研究读起来十分顺畅,借个案来分析旧制度进入尾声时社会大众的阅读变化。
评分“好的历史学家是总能在陈芝麻烂谷子里嗅到人味的食人魔。”六篇文章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次次在旧日档案中寻访昔日人类面目的狩猎之旅。说到底,人类总是陌异的,又是相通的,无论横竖左右看来皆是如此。
评分这么看来,我所接受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真是粗暴的不止一点点。另:最前面一部分帮我回忆起了小小时候每天童话读到停不下来的美好时光。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丹顿(Robert Darnton)于1985年所著之《屠猫记》(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可称为他的代表作,而经历了20年的学界考验,它也已经确立了其在文化史领域的关键地位,可以说,任何有志于本国或他国或全球文化...
评分1730年代末期的巴黎圣塞佛伦街,一群印刷业学徒热情洋溢地审判并杀死了他们所能看见的全部猫,包括老板娘的心头宠物,在狂欢的气氛中他们当着老板的面将猫的尸体吊在工场,并在接下来几天里不断模仿当时的情境。他们大笑大闹,又敲又打,还学羊一般咩咩叫,把这当成难得的娱乐...
评分不知道其他朋友是怎么看书的,因为特殊原因我非常细致地阅读了本书,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善本。相对于译者自诩的“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详加复核”,我觉得有欺人之谈。 暂且不提所谓海峡两岸用语习惯问题,我想这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谈一些规范化和行文上的问题。 第一章中有一本很有...
评分 评分文人共和国永远是迷人存在,知识分子鬓角墨香的形象重重交织,闪光的字符密码四溢飞溅——总要和这个世界谈谈,考虑叙事如何打捞意义,或者言说如何引领文字英雄抵达地心的荒原。马尔科姆•考利精心回忆着二战期间格林威治村中“文化人”的...
屠猫狂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