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法国作家绿蒂的私人日记汇编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全书共七章,如实记录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周围的方方面面。作者如同扛着一台黑白摄像机,把他在中国一路行来,尤其是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地尽收于镜头之中。全书色彩灰白暗淡,间或交叉回忆的生动色彩,呈现出中国之美的凋零和消亡,一点点地解构、重构了西方人眼里神秘魔幻的中国,令人震撼不已。书中虽然有美化法国侵略军的倾向,但也谴责了战争的非人性和毁灭性。
皮埃尔·绿蒂(Pierre Loti,1850-1923),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国文坛的大作家,以写海外风情擅长,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土,享有世界声誉。
最近杂事太多,书读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慢。希望这一切早点结束,生活能走上正轨。 这本书的名字听上去非常像是小感伤的爱情故事。实际是一个在1900八国联军入京之后,到北京来的一个有着海军军衔的文人的日记整理。 刚被炮火敲开大门的中国,通过一个法国人眼睛,被复原回100多...
评分庚子年8月中旬联军占领北京,一个多月后50岁的作者以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和海军上校的身份从渤海湾、大沽口、过天津、通州,到北京,进紫禁城,入住了一个多月的“北宫”。11月回到海上舰队处,次年春天又返京游历了涞水县、易州城和清西陵。 战事初息,赴京的一路残破荒芜、尸体...
评分昨天刚听说鼓楼附近的住户要搬迁了,再拆。人评,要不全推了恢复史前旧貌。。。 于是看到这两段。 p217 去年夏天义和团的几场大火烧毁了大量的门面,这让人惊叹的门面凝聚了不计其数的人工,使北京成为一座古老的金城,一个如此不同凡响的雕木博物馆,以至今天的人不可能再有...
评分庚子年8月中旬联军占领北京,一个多月后50岁的作者以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和海军上校的身份从渤海湾、大沽口、过天津、通州,到北京,进紫禁城,入住了一个多月的“北宫”。11月回到海上舰队处,次年春天又返京游历了涞水县、易州城和清西陵。 战事初息,赴京的一路残破荒芜、尸体...
评分昨天刚听说鼓楼附近的住户要搬迁了,再拆。人评,要不全推了恢复史前旧貌。。。 于是看到这两段。 p217 去年夏天义和团的几场大火烧毁了大量的门面,这让人惊叹的门面凝聚了不计其数的人工,使北京成为一座古老的金城,一个如此不同凡响的雕木博物馆,以至今天的人不可能再有...
文明的昌盛与衰败都像是巨大的幻觉。绿蒂的文笔带着怪诞、颓废、怀旧,时而精准时而朦胧。有时甚至显露出执迷和惊惧,徘徊在振作与失落之间。有时又温和美妙,宛如笔触迅捷的水彩。恐怖的地狱之行中甚至穿插了剧场般的狂欢。
评分法国海军上校兼作家皮埃尔·绿蒂在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先后两次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有一定文学和史学可读性。
评分这座“黄城”曾是地球上那些未知的神奇事物的最后一处庇护所,也曾是那于我们而言几乎难以置信的不可理解的古老人类的最后一条大街,1900年世纪之交中的北京,灰暗的鞑靼城、血红的皇城墙。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幻境。感伤、衰落,整座城仿佛一具躺在解剖台上的尸体,五脏六腑破碎着向外袒露着。北京完了,威严扫地,毫无秘密可言……
评分评论说译得不错,读起来的确如此,抛开国仇家恨不说,写猫的那段还是很有爱的。
评分天呐,这样高缈恬隽的文字当真出自“一介武夫”的洛蒂之手吗?个中情怀即便梭罗、艾默生也未必得其神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