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幸運地走在國傢強盛、民族復興之路上,但我們還需要一盞燈,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照亮前方的路,這盞燈就是文化傳統和民族智慧。“另一半中國史”隻用六個漢字就涵蓋瞭中華文明的獨特氣質,因為,在漢文化為主流的文化長廊中,永遠鎸刻著中國多民族文化的絢麗身姿。更為重要的是,當我們依稀記起匈奴、柔然、烏孫和樓蘭等等古民族時,在《另一半中國史》裏,令人驚奇地看到瞭他們的生離死彆和愛恨情仇……“另一半中國史”是一個智慧而大膽的論斷,當我們不能從史學傢的著述裏找到這個概念時,就有理由說它是獨一無二的。由此我們應該嚮作者緻敬,他沒有史傢、民俗學傢和作傢的光亮頭銜,也沒有“隱者”那般高深莫測,但他卻是一個用心閱讀、勤於思考的思想者,他對中國文明的起源充滿崇敬和率直的拷問。在“文化喧囂”的時代,堅守、沉靜、思索和高雅的情趣成就瞭高洪雷先生這部經得住曆史檢驗的著作。
高洪雷,生於1964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山東新泰人。1979年就讀於某大學中文係。先後在鄉、縣、市、省直機關任職。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錶散文、隨筆、論著,主要作品有《布衣》、《片瓦集》、《百葉集》、《綻放在雪域的格桑花》、《本色蘇武》、《壯哉釣魚城》、《樓蘭啊,樓蘭》等,代錶作《另一半中國史》已被譯成韓文齣版。
原载《新京报》2011-10-22 http://www.bjnews.com.cn/ent/2011/10/22/159179.html 大凡读过一点《二十四史》的,往往会发现这些正史关注的始终是“中原”或曰“中土”王朝,只是偶尔才兼及周边“四裔”。汉族之外的民族除非在国境之内有过开国建朝经历,又或者与中原...
評分在这本五十多万字的作品中,作者艰难追寻游牧部落的神秘踪迹,“通过追踪求源,使模糊的民族渊源变得明晰;通过归纳整理,使残缺的民族记忆变得系统;通过剖析思辨,使单调乏味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在作者的倾心付出下,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开始变得条分缕析,匈奴、...
評分原载《新京报》2011-10-22 http://www.bjnews.com.cn/ent/2011/10/22/159179.html 大凡读过一点《二十四史》的,往往会发现这些正史关注的始终是“中原”或曰“中土”王朝,只是偶尔才兼及周边“四裔”。汉族之外的民族除非在国境之内有过开国建朝经历,又或者与中原...
評分作者加入了很多个人的情感在里面去讲述历史,导致很多谄媚wD的文字出现,很是厌恶,缺乏一个历史学习人的独立精神。 不过就从其整理整个民族的历史角度,还是相对比较全面的。 只能娱乐一下了。中国的历史学习人还是很欠缺这种独立精神的
評分高洪雷据网上资料乃是行政官员,相信高是因为自身兴趣写作的,无论我对本书评价如何,都不影响对他的敬佩。 此书的历史观很“正统”,但是部分观点值得商榷,例如五胡乱华。那个时期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但是这种民族融合是伴随着战争和民族厮杀的社会大动荡前进的,到了东西魏...
三星半吧,挺長知識的
评分http://www.tingchina.com/yousheng/23420/play_23420_0.htm
评分http://www.tingchina.com/yousheng/23420/play_23420_0.htm
评分太好看瞭。我曆史文學水平比較低,所以每看幾行就有恍然大悟之感。這作者也是詩人氣質,說冒頓殺父時,來一句“每一朵鮮花都應樂於為自己的果實而自動凋謝”;說漢武帝反攻匈奴時,來一句“人類的曆史耐心地等待著被虐待者的勝利”。
评分原來以為是學術文章,買完發現是官員隨筆,顯然此作者的寫作繼承瞭大陸淪陷以來曆史教科書的編纂風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