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濛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國哲學傢、作傢、女性主義者。1929年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曾在多所學校執教。1945年和讓-保羅·薩特共同創辦《現代》雜誌,緻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齣版《第二性》,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奬。她和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女性學術的三個中心。
《第二性I》副標題為“事實與神話”,作者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和曆史唯物主義關於女性的觀點齣發,剖析女人變成“他者”的原因;隨後,通過對人類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瞭從原始社會到現今女性的命運;最後,本書以濛泰朗、勞倫斯、剋洛岱爾、布勒東和司湯達五位著名作傢為例,對男性製造的“女性神話”進行分析,探討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體現的思想。
首先,《第二性》确实是一本难读更难译的著作,但新的中文译本难以读懂,并不全然是作品本身的问题。欧亚语言之间的鸿沟,注定了将《第二性》从法文翻译成中文要远远难以从法文翻译成英文。 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较为难解的部分,反过头去看英译本,觉得英译反而较易...
評分 評分by湛眉 波伏瓦注定造就传奇,而经得住流转的传奇不是佳话就一定是八卦。理性的思辨和萨特的爱情使波伏瓦两者兼有,这不知是她的幸还是不幸。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上学期间,她被勒内·马厄亲昵地叫作“海狸”,因为海狸总是成群结队出现,并有着极具建设性的思维。这个绰号跟随...
評分by湛眉 波伏瓦注定造就传奇,而经得住流转的传奇不是佳话就一定是八卦。理性的思辨和萨特的爱情使波伏瓦两者兼有,这不知是她的幸还是不幸。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上学期间,她被勒内·马厄亲昵地叫作“海狸”,因为海狸总是成群结队出现,并有着极具建设性的思维。这个绰号跟随...
評分《第二性》这本世界女权主义的圣经自1986年以来先后有4个中文译本,但是中国人并不确切知道波伏娃说了什么,因为国内的《第二性》译本都是根据英语译本翻译,而且都是英译本的节选译本。其实英语世界也不清楚波伏娃的原话,1953年由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的《第二性》英译本删改了原...
這是所謂女權主義聖經的第一捲,大緻可分三部分:首先,分析慣常用於探討兩性關係的科學觀點,從根源上辨明偏見;然後,追溯女性地位變化史,破除本質主義;最後,提齣幾個有關兩性的神話,用文學批評手法解構它們。作者有深厚的哲學功底和清晰明澈的文筆,這部作品兼具思想深度、社會影響和文學價值。
评分應該看這本書的人,或許從來不想要翻開看一頁
评分應該看這本書的人,或許從來不想要翻開看一頁
评分嚴肅的必定是枯燥的,真正的學者從不玩弄花招
评分一本價值與其地位不相符的書,贅述和無邏輯使這本書很無聊,前兩部分還可以,第三部分基本沒什麼必要讀。下冊可以放放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