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郑克鲁版的《第二性》,正常人是看不下去的。翻译一堆槽点,全书下来几乎到处可见各种狗屁不通的蹩脚翻译,主谓结构混乱,奇怪的断句,晦涩难懂的长句。看采访说郑跟出版社谈的时候只肯接受法文直译。虽然他是法文专业出身,但结果花了7年时间憋出来的新版,呵呵了。这么多年了...
评分by湛眉 波伏瓦注定造就传奇,而经得住流转的传奇不是佳话就一定是八卦。理性的思辨和萨特的爱情使波伏瓦两者兼有,这不知是她的幸还是不幸。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上学期间,她被勒内·马厄亲昵地叫作“海狸”,因为海狸总是成群结队出现,并有着极具建设性的思维。这个绰号跟随...
评分昨天是情人节。毫无悬念地又没有收到花。吃了一顿比较焦虑但还算愉快的晚餐(我再也不吃回转寿司了,看盘子算价钱什么的太让人焦虑了,我要吃自助!),小逛了一下街,买了一件只有在情人节的恍惚中才能看中的过分淑女以及可爱的外套。所以,总体平稳,并无悬念。 关于花的事...
评分一 女性主义在中国确实是冷门。波伏瓦这本称为女性主义最重要著作也不算过的代表作《第二性》直至今日才出现中文全译版本身便是一例,且译者居然是对女性主义并无研究的男性翻译家而不像许多学术译作一样是本领域的学者;...
评分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一本价值与其地位不相符的书,赘述和无逻辑使这本书很无聊,前两部分还可以,第三部分基本没什么必要读。下册可以放放了。
评分严肃的必定是枯燥的,真正的学者从不玩弄花招
评分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之就是搞不清楚,主谓语在哪儿
评分特别佩服写出这种书的人的大脑:她得具备把许多简单的东西用复杂语言表述的能力,还得具备让很多废话变得特别有用的能力。ps,我人生一共就拥有俩张书签,一张给《尤利西斯》,一张给了这个。希望下一步可以同时读《存在与虚无》和《疯癫与文明》,两张书签永远不浪费~
评分爱极了这本书的封面,也爱极了里面的内容。几次停下来用笔抄写那些片段。波伏瓦对女人的阐述非常精准,最后引用几个作家在对待女人的写作方面让我又气又爱,感到自己一直以来都从来没有去深究过这一方面,虽然总是心里自持是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女性这个个体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探究,这是一个长久的命题,而男女不平等的状态可能是个永恒的论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