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郑克鲁版的《第二性》,正常人是看不下去的。翻译一堆槽点,全书下来几乎到处可见各种狗屁不通的蹩脚翻译,主谓结构混乱,奇怪的断句,晦涩难懂的长句。看采访说郑跟出版社谈的时候只肯接受法文直译。虽然他是法文专业出身,但结果花了7年时间憋出来的新版,呵呵了。这么多年了...
评分一 女性主义在中国确实是冷门。波伏瓦这本称为女性主义最重要著作也不算过的代表作《第二性》直至今日才出现中文全译版本身便是一例,且译者居然是对女性主义并无研究的男性翻译家而不像许多学术译作一样是本领域的学者;...
评分 评分显而易见,任何女人都不能真诚地自认为置身于自己的性别之外,那么就来面对自己的性别。首先,正视男女眼下显而易见的性别差异,然后,警惕“他者”的身份,自省是否在乐于担当他者的角色而不自知。不能被男人对女人发动攻击的次数和激烈程度所吓倒,也不该被给予“真正的女性...
评分《第二性》这本世界女权主义的圣经自1986年以来先后有4个中文译本,但是中国人并不确切知道波伏娃说了什么,因为国内的《第二性》译本都是根据英语译本翻译,而且都是英译本的节选译本。其实英语世界也不清楚波伏娃的原话,1953年由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的《第二性》英译本删改了原...
最佳金句:“男人如果没有细腻、敏感、热烈的心灵,是不能理解女人的细腻、敏感和热烈的。”“对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位来说,理想的女人将是最准确地体现能够向他显示自己的他者。”
评分我不是女性主义者,但认为波伏娃的分析值得所有女性阅读。在未来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依然不可能成为“第一性”,但是情况大概会随着思想的进步而慢慢改观。现实中,令人最痛心的反倒往往不是男性带来的强权与歧视,而是女性作为他者的不自知,这种无意识的快乐与无忧无虑才更让人心寒意冷啊,当然更有女性之间的、在男性面前的相互排斥、分裂…
评分波伏娃是平静的女性主义者,没有愤怒的女权影子。用男性意义上的理智描述历史,神话与文学中的女性,她写出事实,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愤怒或力量,而她自己,永远是平静的。上册中最爱对作者者的文本分析部分。蒙泰朗视女性为恶,劳伦斯视之为善,但必须从属于男性之神,克洛岱尔以天主教看待她者,在神中崇拜在人间奴役,还有最爱的司汤达,热爱追求自由的女子对一切的反抗与努力,越艰难越动人。我读此书不过希望寻得安慰与自我,希望从他者的观察中剔除我作为她者的命门。暂无方。
评分最佳金句:“男人如果没有细腻、敏感、热烈的心灵,是不能理解女人的细腻、敏感和热烈的。”“对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位来说,理想的女人将是最准确地体现能够向他显示自己的他者。”
评分【在短暂的交媾之外,雄性的生命一无所用,无理由存在下去。】42页这句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卧槽太震撼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