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第二性2》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2》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第二性2》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这本据说是女权运动的理论基础。一个多少接触过平权的人来说,新观点不多。但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波伏娃对女性共同命运的担忧和感概,这是鲜少纯理论能做到的。 感谢自己在二十岁的时候读了这本书,某些部分还不能完全理解,常读常新吧。 ————————...
评分从不奢望会有男性读了这本书得到什么顿悟,甚至女性朋友我也不都推荐去读。从原著出版到译介、重译经历了这些年头,再看中国社会的女性生存状况,就知道这一切的变化有多么缓慢。需要一下子种植一片森林,可不仅仅是男性,每一个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女性也自觉不自觉地成...
评分 评分 评分从此,世界上的女人对我来说分为两种,读过《第二性》的女人,以及没有读过《第二性》的女人,对前者抱以尊敬和赞赏,对后者抱以宽容和悲悯。
评分第二卷对女性一生处境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揭示出表面的不可理喻背后实则是文化的无形压迫,也展开了一个男性极为陌生的精神世界。波伏瓦的穿透力使得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性别领域。这本书显示了:存在主义是一种新的、通往自由的逻辑;它就是思想的方式本身。
评分第二卷对女性一生处境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揭示出表面的不可理喻背后实则是文化的无形压迫,也展开了一个男性极为陌生的精神世界。波伏瓦的穿透力使得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性别领域。这本书显示了:存在主义是一种新的、通往自由的逻辑;它就是思想的方式本身。
评分不认为这是本只有女性该读的书。波伏娃抨击的是向来把女人视为客体的男人,和从来不敢把自己当成主体的女人。她强调的不囿于内在性,寻求超越性,忘我,是每个渴望独立自由的人都应该追求的,而不单单是针对女性所提出的愿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她仅仅当成是女性主义的代言人简直委屈。 p.s.小情侣们真的不考虑看一下这个书吗?我觉得看这个书可以免去吵好多次无谓的架啊???? 还有,看完这个书彻底对巴尔扎克路转黑???? 最后表白Beauvior,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受感情生活搅缠的时候还奋笔疾书?!真是我女神,没有之一。
评分第二卷对女性一生处境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揭示出表面的不可理喻背后实则是文化的无形压迫,也展开了一个男性极为陌生的精神世界。波伏瓦的穿透力使得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性别领域。这本书显示了:存在主义是一种新的、通往自由的逻辑;它就是思想的方式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