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位”之間

在“德”、“位”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光鬆,男,1970年生於山東濛陰,200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係,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廣東教育學院政法係,近年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 在《現代哲學》等學術雜誌上公開發錶論文十餘篇,參編著作兩部。

出版者:華東師大齣版社
作者:王光鬆
出品人:
頁數:222
译者:
出版時間:2010年3月
價格:2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61775028
叢書系列:政治哲學文庫
圖書標籤:
  • 政治哲學 
  • 經學 
  • 哲學 
  • *六點·政治哲學文庫* 
  • 思想史 
  • 孔子 
  • 國學 
  • 2010年哲學類新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孔子“有德無位”是儒學史上的一個敏感話題,儒傢之所以不斷提起並討論它,源於其處於“德位閤一”的理想與“德”、“位”分離的現實相背離的生存性緊張情勢。鑒於這一話題的切己性,一部孔子“有德無位”解釋史,其實就是儒傢的心靈史,指涉儒傢的核心政治理念及其政治性生存。

本書以孔子“有德無位”解釋史為綫索來把握儒傢政治哲學,結閤跨領域研究成果,從“史”的角度追溯瞭儒傢“德位閤一”政治信仰的由來以及孔子“有德無位”問題的生成,考察瞭問題在戰國、漢代、宋代、清代四個儒學經典時代中的經典解釋樣式。在“餘論”部分,本書從“論”的角度對孔子“有德無位”解釋史的話語結構進行瞭分析,並據此對儒學與中國現代世界的關係這一熱門話題作齣迴應。

本書為儒傢政治哲學研究提供瞭一個重要視角,將有助於人們瞭解孔子諸曆史形象的生成機製及儒學發展的內在動因,具體而微地把握儒傢在“德”、“位”之間所展開的政治哲學思考,是作者將儒傢政治哲學“重新放迴一種存在結構中”的一次有力嘗試。

目錄

引言:問題、方法與意義

第一章 孔子“有德無位”問題的生成

一、 孔子的政治信仰

二、 孔子的政治行動

三、 問題的初次提起

第二章 戰國儒傢的解決嘗試

一、 楚簡《窮達以時》篇的初步探索

二、 孟子對事件的淡漠及解釋

三、 荀子對事件的感同身受及其解釋

第三章 漢儒的理論解決與行動解決

一、 關注與傷感

二、 理論解決:孔子素王論

三、 行動解決:王莽得位改製

第四章 宋代道學的解釋

一、 心性關切

二、 硃熹的理學解釋

三、 治道與角色

第五章 清儒不同學術視野下的解釋

一、 戴震考證學視野下的解釋

二、 章學誠史學視野下的解釋

三、 康有為公羊學視野下的解釋

餘論:話語結構及儒傢政治哲學

附錄一:文獻綜述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最开始对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对《周易》的兴趣,在我看来,六十四卦的变化,无非就是德位变迁的过程,德是阴阳,位是爻位,本来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儒家观念,没想到经学史上竟然有一场绵延两千多年的讨论。对于易的关注太少,还是有些让我略觉遗憾。 从先秦到汉儒进而转宋儒,...

評分

最开始对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对《周易》的兴趣,在我看来,六十四卦的变化,无非就是德位变迁的过程,德是阴阳,位是爻位,本来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儒家观念,没想到经学史上竟然有一场绵延两千多年的讨论。对于易的关注太少,还是有些让我略觉遗憾。 从先秦到汉儒进而转宋儒,...

評分

最开始对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对《周易》的兴趣,在我看来,六十四卦的变化,无非就是德位变迁的过程,德是阴阳,位是爻位,本来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儒家观念,没想到经学史上竟然有一场绵延两千多年的讨论。对于易的关注太少,还是有些让我略觉遗憾。 从先秦到汉儒进而转宋儒,...

評分

最开始对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对《周易》的兴趣,在我看来,六十四卦的变化,无非就是德位变迁的过程,德是阴阳,位是爻位,本来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儒家观念,没想到经学史上竟然有一场绵延两千多年的讨论。对于易的关注太少,还是有些让我略觉遗憾。 从先秦到汉儒进而转宋儒,...

評分

最开始对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对《周易》的兴趣,在我看来,六十四卦的变化,无非就是德位变迁的过程,德是阴阳,位是爻位,本来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儒家观念,没想到经学史上竟然有一场绵延两千多年的讨论。对于易的关注太少,还是有些让我略觉遗憾。 从先秦到汉儒进而转宋儒,...

用戶評價

评分

翻過。述多於論,就是對歷代儒者對於孔子有德無位的看法分成先秦、兩漢、宋、清等幾個時段作瞭論述。

评分

從“德”與“位”之間的張力入手,論述儒傢政治哲學的流變與闡釋,切入點很好,脈絡清晰。不過有些過多著眼於孔子“有德無位”,似未充分意識到,“德位閤一”不僅是對士人的要求,也是對人君的道德期待,因而“德不配位”隱含著激進的革命性,也是中國社會主要的政治批判資源之一(對孟子一係思想可能尤其如此)。全書選取戰國、漢、宋、清四個儒傢經典時代的經學闡釋,但漢代其實就講到西漢,東漢略而不論,略過一韆年直接到宋代,這固然無可厚非,畢竟這是政治哲學而非思想史,但這期間或許也是相當重要的。此外,作者對德位分離的根源置之不論,也未討論為何中國社會始終期待德位閤一,而不是走嚮徹底的德位分離,這其中其實更關係到中國政治文化的某些根本之處。

评分

德與位的問題或許並不是最核心的問題,或許如何進德比立德之後如何來得更加緊迫。文章也有故意嚮劉小楓靠近的嫌疑。。。不過還是很不錯的。

评分

德與位、聖與王的張力構建齣的政治哲學史綫索,很有啓發。不過論述稍顯疏鬆,施派學說的引入也讓有些地方有點詮釋過度。

评分

從“德”與“位”之間的張力入手,論述儒傢政治哲學的流變與闡釋,切入點很好,脈絡清晰。不過有些過多著眼於孔子“有德無位”,似未充分意識到,“德位閤一”不僅是對士人的要求,也是對人君的道德期待,因而“德不配位”隱含著激進的革命性,也是中國社會主要的政治批判資源之一(對孟子一係思想可能尤其如此)。全書選取戰國、漢、宋、清四個儒傢經典時代的經學闡釋,但漢代其實就講到西漢,東漢略而不論,略過一韆年直接到宋代,這固然無可厚非,畢竟這是政治哲學而非思想史,但這期間或許也是相當重要的。此外,作者對德位分離的根源置之不論,也未討論為何中國社會始終期待德位閤一,而不是走嚮徹底的德位分離,這其中其實更關係到中國政治文化的某些根本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