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还因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
《魔山》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继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凯勒的《绿衣亨利》后最优秀的“教育小说”之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辩性。此书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1927年被译成英文后,畅销英语国家。
2000年,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等机构共同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中,《魔山》名列前茅。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汉斯•马耶尔十分推崇《魔山》,并将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巨著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比拟。
《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魔山》既无曲折跌宕的情节,也无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却自始至终充满着离奇、紧张和神秘的气氛,却不乏思想、精神范畴的激烈碰撞、交锋乃至你死我活的斗争,而不同的思想、精神及其相互斗争,又是通过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体现出来,这就赋予了小说引人入胜、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魔山》并不重在描绘自由资产阶级没落的外在表现和过程——虽然这方面也有不少精彩之笔——而更多地方着力于揭示其内在的历史和精神根源。
托马斯•曼(1875—1955),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出生于德国吕贝克城。1901年凭借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而轰动欧洲文坛,成为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在托马斯•曼的创作生涯中,以中篇、长篇小说居多,且大多成为经典之作。其中,《布登勃洛克一家》、出版于1924年的《魔山》及其后期代表作《浮士德博士》被认为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三部小说。1929年,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伟大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序言中讨论了这篇小说属不属于现代派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似乎不是个问题。小说主要描绘了一个疗养院里的生活场景,无非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截面,只是这样的截面不常见到而已。尽管其中有几场梦境幻觉的描写,但还是处在现实框架之中,并没有做多少虚构变形。此外,小...
评分我今天试看了杨武能版魔山,仅看第一章,翻译便让我无法忍受了。 我从来不追求什么翻译版本,也不懂翻译技巧,不过我今天还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了。 比如这段“三个星期对于我们这上边的人来说几乎微不足道, 可是在原本只想来此看看并且总共不过呆三个礼拜的你眼里,这段时...
评分虽然《魔山》只看了“引子”,但是继续发发biǎ言。在短短的六段话里面,钱鸿嘉译本全是错,full of errors, voller Fehler, truffé d'erreurs, 誤訳まみれ。绝大多数错法超出了想像的范围,到达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比如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读者诸君不要嫌我们的故事长...
评分“人们不仅仅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不知不觉地与他的时代和同时代的人同呼吸,共命运。人们可能认为他生活中那些一般性的、非个人的基础已牢固地奠定,同时把它们看作是天经地义的,对它们一点儿不抱攻击、批判的态度,像善良的汉斯.卡斯托尔普那样。但有一点也是很可能的,...
评分能在二十三岁读这本书,我很高兴,这是被教育的绝佳年龄---学业结束,新的生活刚刚展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解答,甚至需要被提醒将要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几年以来,我一直希望在书中找到这样的线索:“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是否与其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联,人们的精神是否有一...
讲了很多东西,但我只在意对于时间的阐述:山下人们一分一秒地过,山上以月、年计,用一座山将时间展开来调查研究,将生老病死爱与恨放在一座山上,妙极了的主意。对他们的吃吃吃印象深刻,因为一天五餐吃得还特好(<_<)但山上的这群人一直无法让我有共鸣,只能觉得他们都有点病态,可能这就是魔山这个书名里的“魔”所指之一吧,但读到最后一段,才知道这是讲战争的啊,一个世界的陨落,一个新世界诞生之前的故事。
评分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因为作为读者的我们即是汉斯,那个令人担忧的孩子,那个生活的问题儿童。
评分托尔斯•曼的小说真心不错
评分汉斯·卡斯托普一开始只想呆三个星期,结果要走的那天得了感冒,之后就一直留在魔山了(我暂时是很羡慕那种安逸的生活,不用工作,多好,《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把医院作为逃避之所)。他喜欢上一个好看的舒舍夫人,但特害羞(可能当时不够开放,他听隔壁做爱都害羞),不敢直接表白,经常拐弯抹角地问别人她的情况,看了一半也没有什么进展,真为他着急,可是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努力(好像也是我),就有一天见面问候了一下激动得不得了……后来也没成。七年后活成了行尸走肉。 一本很无聊的书,讲一个无聊的地方,一个无聊的人,写给无聊的人。为什么要讲无聊?我想无聊就是生活的本质。比如我现在的大学生活。日复一日,吃饭,上课,读书,观影,睡觉,闲聊,一片虚无……不过,虽然很无聊,乐亦在其中。不知道下山之后会怎么样,可能不过是另一座魔山。
评分设计师翻译文,但是文字优美流畅,本来该好好拜读,可是故事实在也是比较晦涩,一个病人的疗养史,他在疗养院看见的风景,遇到的人,和这些人说的话,讨论的问题,自己封闭自我进行的思考,从生死到爱情,到国家,民族,战争。一路思考过来,想象一下,一个人住个疗养院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作者居然能写这么多,也是在是佩服。对于那些宏大的问题的思考,也值得再仔细看看。只是这书确实也不是那种很容易读的,属于需要费力去读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