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迴憶錄

李宗仁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遠流齣版公司
作者:李宗仁 口述
出品人:
頁數:1090
译者:
出版時間:2010-9-9
價格:NT$7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3265870
叢書系列:唐德剛作品集
圖書標籤:
  • 李宗仁
  • 唐德剛
  • 曆史
  • 迴憶錄
  • 傳記
  • 近代史
  • 民國
  • 中國曆史
  • 李宗仁
  • 迴憶錄
  • 民國曆史
  • 軍事人物
  • 國民黨將領
  • 北伐戰爭
  • 抗日戰爭
  • 國共內戰
  • 曆史人物
  • 口述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宗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數的政治領袖和風雲人物,曾為桂係軍事首領,國民黨中央領導階層的重要成員,國民政府行憲後的第一任副總統,大陸淪陷前夕的代總統。讀歷史的人,縱使以成敗論英雄,對這樣一位不平凡的歷史製造者,也不能等閒視之。

一九五八年暮春,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應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在「東亞研究所.中國口述歷史學部」襄贊下,親自口述瞭他三十餘年的仕宦生涯及所參預的軍國大事,由該校特派的研究員、華裔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遂成《李宗仁迴憶錄》。

這本書是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業的全紀錄,又是李氏一生各階段心路歷程的最忠實的寫照。這本書也是唐德剛個人已齣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費力最大、遭遇睏難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書。自動議磋商到付梓發行歷時逾二十年。經作者近七載的苦心孤詣,閤李氏「傳記」與「自傳」於一書,以中、英雙語撰成。

中文稿共七十二章,約六十萬言,完整保存瞭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的真麵目,並間接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政治內幕或軍事祕聞。對於瞭解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著者簡介

唐德剛(1920~2009),歷史學傢、傳記文學傢、紅學傢。

史學名傢唐德剛教授,1920年8月23日生於安徽閤肥淮軍世傢,幼承庭訓,國學根底深厚。小學五年級後接受新式教育。1937年抗戰軍興,離傢繼續求學,隻身隨國立安徽中學(後改國立第八中學)輾轉西遷,後入重慶中央大學歷史係。畢業後迴安徽任中學教席,隨後在省立安徽學院講授西洋通史。抗戰勝利後,考取自費留美,負笈哥倫比亞大學歷史係,追隨唐納德教授(Prof. David Donald)研究西洋史,1959年獲哥大博士學位。

畢業後在哥大執教,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教授,並兼任亞洲史學係係主任,直到退休,專心著作。

在史學上,唐德剛有兩方麵的重要貢獻:一是口述史,二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的「歷史三峽」說。

唐德剛在哥大期間參加口述史研究項目,訪問瞭很多當代最重要的人物。成名作是《李宗仁迴憶錄》,至今是口述史的龍頭著述。《顧維鈞迴憶錄》完成英文稿,由大陸譯為中文。唐德剛長期訪問鬍適,關係密切,被視為鬍適的大弟子,鬍適思想的傳播者。《鬍適口述自傳》、《鬍適雜憶》最為著名。張學良一度想請唐德剛寫口述自傳,後來因故中斷,但是整理已有的談話和錄音,齣版瞭《張學良口述歷史》。

唐德剛在八十年代末,在紐約邀集朋友和學生組成「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訪問經歷抗戰時期的老人,這是他積極推廣口述史研究的貢獻之一。

唐德剛在抗戰的硝煙中成長,經歷中國近代內憂外患最劇烈的時代,不斷思索古今之變。經過數十年的縝密思考,產生瞭中國近代史是整個文化、社會、政治大轉變的史觀。抗戰時全民的艱苦犧牲,使中國從積弱中奮起,躍升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傢,正是這個歷史大轉變中的重要環節。

負笈美國後,漸漸運用社會科學理論解釋歷史發展,他在1990年代成形「歷史三峽」說,認為中國全部文明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中間經過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從戰國時期到秦帝國,大概經過三百年,核心轉變見於三個基本製度的變化:一、政治上廢封建,立郡縣;二、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三、學術思想上由百傢爭鳴轉為獨崇儒術。轉型完成即創建瞭農業大帝國的定型。

近代的大動亂是從中華帝國到現代國傢的第二次轉型。新的中華文明定型也必然有文化─社會─政治體製的三方麵的轉型:一、政治上化君權為民權;二、經濟上化農業經濟為工商業經濟;三、學術思想上化控製思想為開放思想。他並且從此演繹齣一個綜閤的文化概念──第一次轉型是造成「行同倫」的社會,第二次轉型則是行為不再同倫,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多元化的社會。在帝國文化時期,國傢大於社會,在未來的新文化中,將是社會大於國傢。他的「歷史三峽」說,在海外深受重視。

唐德剛的歷史著作,主要是在雜誌上發錶的單篇論文,後來集閤成為巨著,最著名是1998年齣版的《晚清七十年》五大冊。其中「歷史三峽」說是解釋中國歷史轉變的主軸。這套書本來是唐德剛構思多年的《民國通史》的晚清導論篇,但是民國史隻寫瞭國民政府之前的《袁氏當國》及其後的《毛澤東專政始末》的相關文章,集結為這兩本書。

唐德剛從大學時代就不斷寫短文和短篇創作,行文流暢、詼諧,而且氣勢磅礡,妙語如珠,這是他文史一傢的特色。著名作品有《李宗仁迴憶錄》(中英文版)、《顧維鈞迴憶錄》(英文原著,紐約時報係發行,大陸有中譯本)、《鬍適口述自傳》(中英文版)、《鬍適雜憶》(中文版,英文版現正整理中)、《中美外交史1844-60》(英文版,華盛頓大學齣版)、《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中英文版)、《晚清七十年》、《張學良口述歷史》、《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五十年代底塵埃》、《戰爭與愛情》(以上皆遠流齣版)等書,另以中英文分別齣版包括歷史、政論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1986年,唐德剛發錶〈海外讀紅樓〉論文,主張要研究《紅樓夢》不能純用西方比較文學的角度,而應從「社會科學處理之方法」入手,瞭解當時文化社會經濟背景,纔不緻「隔靴搔癢」。文中同時批評瞭五四前後的留學生,包含夏誌清教授,一味堅信非崇洋西化,則中國小說不足觀,實為「妄自菲薄的文化心態」。為此夏誌清教授迴文痛批,兩位纔子學者大打筆戰,轟動一時。

唐德剛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他關心的不僅是帝王將相,更放眼平民百姓的苦難與幸福,特別對日本在戰時加諸中國人民的不人道淩辱、殘殺、迫害,認為應當在道德上、歷史上和法律上加以審判。二十多年來,他積極投入人道主義團體發起的運動,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暴行,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無論集會、演講、遊行,他都親自參加。為伸張人類的正義作齣實際貢獻,是他人道主義史學傢的本色。

2009年10月26日,唐德剛在美國舊金山傢中因腎衰竭過世,享壽八十九歲。(資料來源: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

圖書目錄

□序
【上】
第一編 少年時期
第1章 時代、故鄉、傢世
第2章 父母之教與童年生活
第二編 陸軍教育時期
第3章 陸軍小學的教育
第4章 廣西青年與辛亥革命
第5章 從陸軍速成學堂到將校講習所
第三編 初期軍中生活
第6章 護國軍中的青年軍官
第7章 討龍之役與初次負傷
第8章 護法戰爭
第9章 護法歸來
第10章 第一次粵桂戰爭
第11章 中山援桂之戰
第12章 六萬大山去來
第四編 統一廣西
第13章 孫陳失和與自治軍成立的經過
第14章 兩廣革命武力之初步閤作
第15章 定桂討賊軍之成立與陸榮廷政權之覆滅
第16章 拒唐和討瀋
第17章 討唐兩大戰役──昆侖關和沙埔之戰
第18章 統一後之廣西
第五編 從鎮南關到山海關──北伐迴憶
第19章 兩廣統一與湖南之內訌
第20章 親赴廣州,促成北伐
第21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陣容
第22章 嚮長沙前進──北伐的序幕戰
第23章 長沙會議
第24章 汨羅江、汀泗橋、賀勝橋的攻擊戰
第25章 武昌之圍
第26章 進軍江西
第27章 箬溪、德安、王傢鋪之血戰
第28章 肅清江西
第29章 勝利聲中的政治暗礁
第30章 中央北遷問題與反蔣運動
第31章 順流而下,底定東南
第32章 清黨與寧漢分裂
第33章 兩路北伐會師隴海路
第34章 徐州班師始末
第35章 總司令下野,寧漢息兵
第36章 龍潭之戰
第37章 寧漢復閤的睏難與特委會的風波
第38章 唐生智、張發奎之異動
第39章 重建中樞、綏靖兩湖
第40章 完成北伐
第41章 善後會議與東北易幟
第42章 編遣會議的糾紛
【下】
第六編 十年國難與內戰
第43章 所謂「武漢事變」之因果
第44章 護黨救國軍之緣起
第45章 擴大會議與北上護黨
第46章 苦撐桂局與西南開府
第47章 瀋陽事變後廣西之新麵貌
第48章 福州人民政府與廣州「六一運動」
第七編 八年抗戰
第49章 暴風雨的前夕
第50章 「七.七」事變與上海、南京保衛戰
第51章 第五戰區初期防禦戰
第52章 颱兒莊之戰
第53章 徐州會戰
第54章 武漢保衛戰
第55章 武漢棄守後之新形勢與隨棗會戰
第56章 歐戰爆發後之宜、棗及豫南、鄂北諸戰役
第57章 珍珠港事變後之五戰區
第58章 漢中行營期中對戰後局勢的預測
第59章 八年抗戰敵我優劣之檢討
第八編 從全盤勝利到徹底潰敗
第60章 勝利接收鑄成大錯
第61章 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北平行轅
第62章 競選副總統的動機與籌備經過
第63章 民主的高潮與逆流──當選副總統始末
第64章 急轉直下的內戰
第65章 從副總統到代總統
第66章 收拾不瞭的爛攤子
第67章 不堪迴首的江南戰役
第68章 江南開門揖盜,廣州望梅止渴
第69章 自我毀滅的西南保衛戰
第70章 在粵之最後努力,對蔣之沉痛教訓
第71章 國府最後播遷,大陸全部淪陷
第72章 紐約就醫和華府作客
□結論
□附錄一:李宗仁聲明
□附錄二:邵力子、章士釗一九四八年在香港緻李宗仁的勸降書
□附錄三:撰寫《李宗仁迴憶錄》的滄桑 唐德剛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上下两册,上册讲北洋,下册谈国民政府 很厚,对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经济状况,文化发展,政治军事都有很详细的介绍,作者大都是在欧美的华裔学者或汉学家,采用的很多资料与国内的不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撇开国内的一些政治因素谈民国,相信能让您对那个时代有一番新的...  

評分

唐德刚力作。李宗仁纵横捭阖,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不朽功勋。有评论认为德公过于自吹自擂,何以能预见如此多的中国与世界之变化。我却认为并非如此。因为首先对此完全没有自吹自擂之必要, 这本书就是要立言,还历史以真实。这些分析预言师作为趣事而谈。倘若为了标榜自己而吹嘘,...  

評分

英雄豪杰往往马背征伐,以诈力而得天下,对于仁义节操自然比较轻视。时运顺当,自然可以予取予求,随心所欲,但一旦大难来临,或处于历史关键,大多不能平允把握。所谓“时穷节乃见”,熟读圣贤书的传统知识份子尚且难以应对得体,军人处事就更难找准节拍。 想到了民国新桂系...  

評分

看完后,觉得李宗仁是名爱国志士。当年在统一广西、促成两广合作、北伐等中国历史的关键环节,都有李的身影。正是由于他始终把国家命运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个人得失,故才有两广合作、北伐等历史事件的诞生。假如李当年以“桂系”拥兵自重,变成军阀独霸一方,中国不知...  

評分

这是一本很有争议的回忆录,台湾还有人专门为此写了一本名为《“李宗仁回忆录”批判》的书逐条批驳原书与历史的不合之处,并且痛诋李氏叛党误国。而早在198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也曾出版此书,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之下,该书竟能全文出版,此中玄机耐人寻味。如果我们贸然全信...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顛覆瞭我對蔣中正的看法,可能是終生政敵的詆毀,也可能是曆史真想的一個側影。一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裏必然有不同的剪影,但是結局就是赤禍殃及神州。嘆嘆

评分

遠流用的什麼破排版軟件,好多標點符號跑到行首去瞭。

评分

挺厚的。

评分

扣掉一星是因為實在太囉嗦瞭一點

评分

看完這本,發現老蔣絕對是不做死就不會死的典型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