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藤瑞代,2005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學位(學術博士)。2005~2008年任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彆研究員。現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訪問學者。
本書是一本從思想史、觀念史角度考察中國“女權”概念的內涵及其變遷的著作,覆蓋的時間段是1890年代後半期到1920年代。書中重點考察瞭清末民初女性討論中最有影響力的梁啓超的女性觀,馬君武、金天翮對未來理想女性的設想,鞦瑾、張竹君、何震對女性在國傢框架下應扮演何種角色的探索,女性參政權的論證,1910年代的賢妻良母論,梁啓超與其大女兒梁思順女性觀的異同等等問題。作者認為,女權主體是在圍繞女性的議論中建構起來的,也就是說,女權主體不是單純生物學上的女性,而是被建構的女性形象,在這一建構過程中,圍繞中國的國際關係和西方女性主義的引進兩個因素産生瞭重大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對社會性彆分析範疇有所突破,從互動的國際關係角度認識女權主體的塑造過程,從思想史上考察“女權”概念的變遷。整體上看全書結構不甚閤理,有拼湊之嫌。有關人權女權(c1900)母權之間關係的章節不錯,女權的提齣是伴隨著人權訴求齣現的,但女性權益有時會被迫消融在遮蔽男女不平等的“人權”敘事中;愛倫凱Ellen Kay的母性說當時影響很大,被國族主義者搬上國傢復興的議程,母權先於女權(對瑟廬母權議論中“權”字預設瞭“女權”對立麵的分析很精闢,主張權利必然是因為認為有其他權利主體與之對抗)。須藤瑞代試圖強化日本女權運動對中國革命的影響,認為“人權”“女權”“母權”等概念都先由日本從西方譯介後傳入中國,並介紹瞭竹中繁(其準確預測瞭二戰的爆發)等人,但因這種意圖弱化瞭西方和俄國對國內運動的影響
评分日本人做史料的嚴謹,沒的說。
评分按需。本書是一本從思想史、觀念史角度考察中國“女權”概念的內涵及其變遷的著作,覆蓋的時間段是1890年代後半期到1920年代。書中重點考察瞭清末民初女性討論中最有影響力的梁啓超的女性觀,馬君武、金天翮對未來理想女性的設想,鞦瑾、張竹君、何震對女性在國傢框架下應扮演何種角色的探索,女性參政權的論證,1910年代的賢妻良母論,梁啓超與其大女兒梁思順女性觀的異同等等問題。
评分按這本書的說法,那段時期的女權主張也基本隻是某種救亡圖存的政治需要性質的存在.聲音基本來自男性尤其該書花費大量章節談論梁啓超的觀點...部分女性的一些獨立主張個人感覺列為女權有些勉強...
评分談「女權」概念以外,加上梁傢父女和竹中繁的事例,理論還是不齣在歐美所齣的,陳雁和王政那本..(無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