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现代中国建筑史”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本书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几篇分析性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针对一个时间段的一个核心问题,认穴奇准。例如,清末西方透视法传入对中国建筑的影响;1920s-30s南京国民党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1940s-1950s北京共产党时...
评分终于在CUHK的资料室里看到了这本书。 和朱先生在bartlett关于北京城“天朝沙场”系列的研究相比。这本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建筑的宏观描述,感觉既缺乏新颖的视角,也缺乏批判的落脚。感觉戴着历史、政治、批判性等种种潜台词的眼镜,反而成为一种中庸和沉重的大叙述。
评分关于“近现代中国建筑史”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本书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几篇分析性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针对一个时间段的一个核心问题,认穴奇准。例如,清末西方透视法传入对中国建筑的影响;1920s-30s南京国民党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1940s-1950s北京共产党时...
评分终于在CUHK的资料室里看到了这本书。 和朱先生在bartlett关于北京城“天朝沙场”系列的研究相比。这本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建筑的宏观描述,感觉既缺乏新颖的视角,也缺乏批判的落脚。感觉戴着历史、政治、批判性等种种潜台词的眼镜,反而成为一种中庸和沉重的大叙述。
评分关于“近现代中国建筑史”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本书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几篇分析性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针对一个时间段的一个核心问题,认穴奇准。例如,清末西方透视法传入对中国建筑的影响;1920s-30s南京国民党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1940s-1950s北京共产党时...
Three typical transitions in Chinese housing policies
评分Three typical transitions in Chinese housing policies
评分Three typical transitions in Chinese housing policies
评分Three typical transitions in Chinese housing policies
评分Three typical transitions in Chinese housing policie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