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与村落文化》内容简介:费孝通教授对后辈耳提面命时,说过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费孝通说要“出故事”,不是说让我们去编些故事出来,而是要我们去研究人与文化的始终,有头有尾地去说明问题。
以前做独身、同性恋的研究,多少还是些老的故事,因为这些研究在国外早有人做过;而这次的研究就是个新的故事了。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就能够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克服文化差异的壁垒,去了解与自己不同的文化群体及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至高无上的目标是真实。而恰恰是这一点,总是被人遗忘。
非常好的一本书,我当初就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渐渐关注起人类学的,把人当做一种动物来研究,探究其生活习惯、组织结构、行为企图,又有趣又令人绝望,靠!
评分一个较为原始的文明很显著的标志就是,身在其中的人们不怎么过问传统的来源,也不去设想是否有遵从传统以外的其他可能,只是服从世代延续的行为规范,把自己填到种族延续的序列中去。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文明显然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它远离个人意识的醒觉,忽略个体...
评分读后记大约有两种方式,一是偏向描述读书前后的所见所想,二是着重从书中内容入手引经据典加以佐证或反驳。想必没有系统学习过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自己多半只能从前者入手,记录下阅读此书的种种心理变化。 在市立图书馆中很偶然地遇见了这本书——自然不是在寻找此书...
评分一个较为原始的文明很显著的标志就是,身在其中的人们不怎么过问传统的来源,也不去设想是否有遵从传统以外的其他可能,只是服从世代延续的行为规范,把自己填到种族延续的序列中去。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文明显然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它远离个人意识的醒觉,忽略个体...
本书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时隔这么多年,村落的生育文化想必早已有所改变。文化影响生多还是生少,生育行为的改变要有文化的改变,而文化的改变又怎离得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事物错综复杂,尽量把一件事情弄明白,是一件有趣的事。
评分缺少了点人文关怀和宽容心态,仅从实证角度评价,确实不错
评分重新认识自己成长的世界
评分李银河老师90年代初的作品。敬佩!喜欢!
评分祖先崇拜、传宗接代是中国人最带有的宗教意味的观念。祖先崇拜是源,家庭观念为流。长期以来,行政机构的管理并未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持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家庭制度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和组织。农村经济又基本上属于非货币经济范畴,使得以货币储蓄形式作为养老手段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使得老年赡养成为子女的绝对责任。人们把生育后代当做自我延续的手段之一,因此,结婚成家是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一件事,留下后代是成家的第一目的。中国文化有幸延绵千年,崇尚生殖固然功不可没,但这种执着变成偏执,把生殖与繁衍当做头等大事,个人兴趣、感情与幸福都放在了次要地位。本书对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说明比较透彻,但并不苟同书中强制推行计划生育与农村养老保险的观点,无论是经济形态、大众心理,时机都未成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