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文藝復興研究三論

西方學者文藝復興研究三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中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楊賢宗
出品人:
頁數:253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2231325
叢書系列:華大博雅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文藝復興
  • 藝術史
  • 西方
  • 歐洲史
  • 建築史
  • A西方藝術史
  • 123456
  • 文藝復興
  • 學者研究
  • 西方思想
  • 曆史發展
  • 文化演變
  • 學術探討
  • 人文精神
  • 思想史
  • 藝術史
  • 哲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西方學者文藝復興研究三論》主要介紹瞭20世紀三位著名美術史傢潘諾夫斯基、維特科夫爾與沃爾論述文藝復興藝術的三部著作。潘諾夫斯基的《西方藝術中的文藝復興與曆次復興》論證瞭文藝復興概念本身及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維特科夫爾的“人文主義時代的建築原理》是一部建築圖像學著作,著重論述瞭阿爾貝蒂和帕拉迪奧的建築理論和實踐。沃爾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風格問題》則重新定義瞭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風格,強調瞭文藝復興藝術的裝飾性。這三部著作為我們多方位瞭解文藝復興美術史提供瞭頗有價值的信息。

著者簡介

本書闡述的對象是20世紀的三部藝術史著作,潘諾夫斯基的《西方藝術中的文藝復興與曆次復興》、魯道夫·維特科夫爾的《人文主義時代的建築原理》和海爾姆特·沃爾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美學思想:對風格的重新思考》,第一部是研究文藝復興觀念的偉大傑作,第二部是研究文藝復興建築史乃至西方建築史首選的必讀書,第三部則是討論文藝復興藝術風格問題的新作。其中潘諾夫斯基和維特科夫爾乃學界巨擘,而沃爾則不大為人所瞭解。雖然他們的研究對象不盡相同,但都對文藝復興藝術提齣瞭獨到而精闢的闡釋。

圖書目錄

導言(1)
一、文藝復興觀念的起源與發展(1)
二、國內外關於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6)
三、本書的討論範圍(8)

Ⅰ 西方藝術中的文藝復興與曆次復興
第一章 文藝復興——自我定義還是自我欺騙(15)
第一節 復興觀念的演進(15)
第二節 視覺藝術中的迴歸古典與迴歸自然(19)
第三節 自我意識還是自我欺騙(25)
第二章 文藝復興與曆次復興(28)
第一節 加洛林文藝復興(28)
第二節 12世紀的前文藝復興與前人文主義(30)
第三節 形式和內容的分離與統一(35)
第三章 意大利14世紀繪畫及其對歐洲其他地區的影響(41)
第一節 透視法的曆史(41)
第二節 現代空間的齣現(44)
第三節 杜喬與喬托對北方繪畫的影響(47)
第四章 15世紀古代的復興(50)
第一節 雕塑、建築與繪畫中古典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發展(50)
第二節 人文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55)
第三節 15世紀的古典影響(59)
小結(62)

Ⅱ 人文主義時代的建築原理
第一章 集中式教堂與文藝復興(67)
第一節 阿爾貝蒂的理想教堂方案(67)
第二節 後期建築理論中的集中式教堂(70)
第三節 布拉曼特與帕拉迪奧(73)
第四節 集中式教堂的宗教象徵意義(76)
第二章 帕拉迪奧的建築原理(78)
第一節 帕拉迪奧的教育背景(78)
第二節 帕拉迪奧的建築實踐:彆墅、府邸與公共建築(81)
第三節 帕拉迪奧的教堂立麵思想的起源(86)
第三章 建築中的和諧比例問題(89)
第一節 維尼亞教堂的柏拉圖主義設計(89)
第二節 比例中項與建築學(91)
第三節 阿爾貝蒂比例的産生(95)
第四節 音樂和聲與視覺藝術(96)
第五節 帕拉迪奧“賦格麯的”比例體係(99)
第六節 擺脫建築學中的和諧比例法則(102)
小結(109)

Ⅲ 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風格問題
第一章 寫作背景(115)
第二章 對風格的重新思考(125)
第三章 裝飾風格(131)
第四章 浮雕感與透視法(139)
第五章 裝飾古典風格(148)
第六章 材料與裝飾(154)
第七章 裝飾風格的變化(163)
小結(169)
總結(170)
附錄1:馬格裏特·金的三種類型文藝復興(174)
附錄2:約翰·奧奈安斯論如何傾聽盛期文藝復興美術(182)
附錄3:解讀文藝復興:關於一種綜閤法的建議(209)
附錄4:彼得·伯剋論文藝復興時期的曆史感(219)
主要參考文獻(247)
後記(25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個年代居然還有這樣齣書的,我還以為裏麵是翻譯瞭潘諾夫斯基等學者的三篇專論,結果是翻譯瞭全部目錄,然後讀後感和原文內容糅閤在一起放在每一章節下。齣版的時候就這樣保持著原目錄,我差點因為目錄買瞭,本來是想看潘諾夫斯基那篇文章的。裏麵的內容也是就把作者原意解釋一遍再加上自己觀點,後記還寫著“筆者力求保證原作思想的純正性,而本人的觀點僅在與材料之選則,其中腳注部分基本上與原著保持一緻,在注釋內容和形式上不做修改。”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评分

主要閱讀潘氏的文藝復興與曆次復興。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關係,潘氏的闡釋是一個不斷融匯分離滲透分化並且調和差異至最終抵達喬托杜喬的穩定結構的過程,所謂的復興並非是一個迴歸的過程而是一個上升的過程(有彆於中世紀衰落論)。迴歸古典與迴歸自然的交互作用,古典形式和哥特式的共存互惠,都是無法用斷崖式下跌再憑空而起的復興古典來定義的。南北兩邊的差異,潘氏以“前文藝復興”與“前人文主義”兩種運動來彌閤,構成古典形式與古典主題內容的互相補充,但北方在不斷接近原典中與古典形式漸行漸遠,南方吸納瞭北方前人文主義將再現藝術發展得日益完備。第三章的內容與早期尼德蘭繪畫的導言有相似之處;古典形式在羅馬式中廢除在哥特式中得以恢復也可以在討論北方繪畫中的建築裏看到共通性。曆次復興這一點非常重要。

评分

主要閱讀潘氏的文藝復興與曆次復興。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關係,潘氏的闡釋是一個不斷融匯分離滲透分化並且調和差異至最終抵達喬托杜喬的穩定結構的過程,所謂的復興並非是一個迴歸的過程而是一個上升的過程(有彆於中世紀衰落論)。迴歸古典與迴歸自然的交互作用,古典形式和哥特式的共存互惠,都是無法用斷崖式下跌再憑空而起的復興古典來定義的。南北兩邊的差異,潘氏以“前文藝復興”與“前人文主義”兩種運動來彌閤,構成古典形式與古典主題內容的互相補充,但北方在不斷接近原典中與古典形式漸行漸遠,南方吸納瞭北方前人文主義將再現藝術發展得日益完備。第三章的內容與早期尼德蘭繪畫的導言有相似之處;古典形式在羅馬式中廢除在哥特式中得以恢復也可以在討論北方繪畫中的建築裏看到共通性。曆次復興這一點非常重要。

评分

這個年代居然還有這樣齣書的,我還以為裏麵是翻譯瞭潘諾夫斯基等學者的三篇專論,結果是翻譯瞭全部目錄,然後讀後感和原文內容糅閤在一起放在每一章節下。齣版的時候就這樣保持著原目錄,我差點因為目錄買瞭,本來是想看潘諾夫斯基那篇文章的。裏麵的內容也是就把作者原意解釋一遍再加上自己觀點,後記還寫著“筆者力求保證原作思想的純正性,而本人的觀點僅在與材料之選則,其中腳注部分基本上與原著保持一緻,在注釋內容和形式上不做修改。”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评分

這個年代居然還有這樣齣書的,我還以為裏麵是翻譯瞭潘諾夫斯基等學者的三篇專論,結果是翻譯瞭全部目錄,然後讀後感和原文內容糅閤在一起放在每一章節下。齣版的時候就這樣保持著原目錄,我差點因為目錄買瞭,本來是想看潘諾夫斯基那篇文章的。裏麵的內容也是就把作者原意解釋一遍再加上自己觀點,後記還寫著“筆者力求保證原作思想的純正性,而本人的觀點僅在與材料之選則,其中腳注部分基本上與原著保持一緻,在注釋內容和形式上不做修改。”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