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學與社會理論

曆史學與社會理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 彼得·伯剋
出品人:
頁數:249
译者:姚朋[等]
出版時間:2010-1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88047
叢書系列: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前沿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曆史
  • 曆史社會學
  • 史學理論
  • 曆史學
  • 社會理論
  • 彼得-伯剋
  • 彼得·伯剋
  • 曆史學
  • 社會理論
  • 學術研究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批判理論
  • 曆史哲學
  • 社會結構
  • 權力關係
  • 知識生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曆史學與社會理論(第2版)》是英國著名史學傢彼得。伯剋的經典之作。《曆史學與社會理論(第2版)》從各種角度追溯瞭曆史學和社會科學許多領域的興起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彆是在近十年中的相互交融,重新梳理瞭曆史學與社會理論之間的關係,對一些重大問題的分析具有深遠的啓迪作用,擴大瞭社會理論的概念。作者論述瞭當代史學領域與社會學理論的研究新成果、新方法、新術語與新概念(包括社會學傢研究使用的術語與概念),評述瞭史學界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大師們的富有開創性的觀點與理論,對中外史學界與社會學界均有重要影響。

著者簡介

彼得·伯剋(Peter Burke),英國曆史學傢。1937年生,獲牛津大學博士。曾執教蘇塞剋斯大學、劍橋大學,現為劍橋大學文化史榮休教授及伊曼紐學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員。伯剋的研究專長為西方史學思想和歐洲文化史,緻力於史學與社會科學理論的溝通,探索文化史寫作的新領地,是當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學傢之一。著作宏富,包括《語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歐洲的語言和共同體》、《法國史學革命》、《曆史寫作的新視野》、《20世紀的曆史與曆史學傢》、《什麼是文化史》、《文化史的多樣性》、《圖像證史》、《意大利文藝復興》等數十種,作品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齣版。

彼得·伯剋的係列作品將在北大齣版社“社會文化史譯叢”與“曆史學的實踐叢書”中陸續推齣。

圖書目錄

中譯本前言
前言
新版前言
第一章 理論傢和曆史學傢
聾子之間的對話
曆史學和理論的分野
對曆史的擯棄
社會史的興起
理論和曆史學的匯聚
第二章 模式和方法
比較
模式和類型
計量方法
社會顯微鏡
第三章 核心概念
角色和錶演
性和性彆
傢庭和親緣關係
社區和認同
階級和等級身份
. 社會流動和社會區分
消費和交換
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
庇護人、受庇護人和腐敗
權力和政治文化
公民社會和公共領域
中心和邊緣
霸權和反抗
社會抗議和社會運動
心態、意識形態、話語
交流和接受
後殖民主義和文化雜交
口述和書寫
神話和記憶
第四章 核心問題
閤理性與相對主義
文化概念
共識和衝突
事實和虛構
結構和行動者
功能主義
威尼斯的例子
結構主義
行動者的迴歸
第五章 社會理論和社會變革
斯賓塞的模式
馬剋思的模式
第三條道路?
綜閤論
人口模式
文化模式
接觸論
重視事件
世代
第六章 後現代與後現代主義
去穩定
文化建構
去中心
超越歐洲中心論
全球化
結語
bibliography
索引
修訂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摘要筆記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一書初版於1980年,再版於1992年,於2000年由劉北城帶領學生譯介。 本書五章,首先拋出歷史與社會理論的傳統分野,以及二者的日益聚會,特別是在社會史研究中。第二章討論對各個學科有普遍意義的四种基本研究方法:...

評分

評分

看到malingcat老师的推荐,看了这本书。写得是挺好的,用马老师的话来说,是“打碎了几个社会学的鸡蛋,做历史学的煎蛋”。但真的读了以后,作为历史学从业人员,我觉得打碎的还是历史学的鸡蛋,做的还是社会学的煎蛋,只有剩下的一点蛋清,做了点蛋花汤。 历史学跟社会理论的...  

用戶評價

评分

非常輕盈的小書,然而其知識背景不可謂不深厚,從占全書篇幅三分之一的著作引用即可看齣伯剋令人嘆服的閱讀量和跨學科功底。在他的筆下,歐陸解釋傳統中的曆史學和社會學都顯得那麼有趣和生動,理論之間的界限在他的敘述中得到突破。可以說,伯剋帶領我們體驗的正是這種智識上遊刃有餘的樂趣。

评分

得一邊看書一邊刷豆瓣纔看得下去...

评分

隻有他纔能把這個披薩做得如此美味又不傷胃。 PS:此版本比之前的版本進步很多。

评分

宏觀思維很重要啊。

评分

翻譯問題多但無損本書重要性,社科人尤其是曆史、社會、曆史社會學入門必讀。完全以問題意識和知識發展為中心,博取眾學科之長梳理瞭社科界許多重要問題和知識潮流的源流和發展,理論與經驗研究的衝突與互助、概念與資料的相輔相成、科學化方法與傳統研究理論的抉擇、學人之間傳承等方麵頗具啓發性。或由於歐洲傳統影響,較重哲思、理論流變和概念,對於美國流行的科學化方法尤其是定量方法和機製/建模等思路著墨不多,而介紹瞭許多較陌生的歐洲作者。竊以為可深挖的問題是現代學術體製如何對打散各學科對這些統一路徑的追隨。基本聚焦於歐洲學理體係的社會背景和研究路徑,後殖民、其他地區研究等等也是看作從歐洲傳統體係發散齣去的東西,對中國讀者來說一個有益之處是可以快速瞭解西方學術的重要傳統和學人關係,但不應代替自行閱讀和整理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