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1949- ),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生于北京。80年代末移居国外。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以及散文集《失败之书》等。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家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致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回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家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出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面目的可能。
“从一年的开始到终结 我走了多年 让岁月弯成了弓 ……” 请原谅我的无知,原来北岛已是59岁的高龄了。 最近他出版了《青灯》集,与当年的《北岛诗歌》一样,是墨绿色的草纸封面。这让我想到,他这么多年,是否依然没改变。——是否依然倔强,依然坚硬,依然叛逆?还是变成了一...
评分二00一年,北岛因为父亲病重,获“恩准”回到阔别十三年的北京。北京的高楼林立给北岛的感觉是“丑陋”。在北京的北岛,感受到的是更深的乡愁。可以看出,故乡对于北岛永远是一个过去式,这辈子他注定了漂泊的命运,像一条船,不愿意靠岸也靠不了岸了。 这本《青灯》主要是记...
评分在长风不安的歌声中, 请免去这最后的祝福。 白色的道路上, 只有翅膀和天空。——北岛 上面这首诗,是北岛写在一个16开的蓝色笔记本上的,里面有20多首诗,赠给蔡其矫。与大多数人看《青灯》关注到魏斐德不同,蔡其矫给我的印象更深。北岛说蔡其矫在当代中国文人中绝对是个异...
评分被遗忘的一代,被遗忘的人。北岛的名字,对于大多数读中文的人来说,依然是仅闻其名,少解其人,就像隔了水汽朦胧的玻璃去看窗外的风景一样,总是显得不够真实,使人想伸手去擦,却发现尘垢已经凝固在玻璃上,怎么也擦不干净。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北岛是一个绕不过...
评分无论如何,看到封面上几乎比标题还要大的“北岛”二字时,我只想说:好久不见,北岛。 那个高喊着“我——不——相——信”的北岛,那个在《一切》的沉痛中中歇斯底里的北岛,甚至是那个写下《波动》这篇小说的北岛。 对于诗,我一向无可无不可,但对于“今天”诗...
一直在印象中北岛都是个认真严肃不苟言笑的人,然而其实他的散文中散落的点点幽默和轻松俯拾皆是。已届耳顺之年的北岛写起文章来真是节制,欢乐中有叹息,沉重中有轻盈,现在里有过去……行于当所行止于不可不止,当真解语。不是每个人写的文章都能让人每看完一篇都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
评分各种人物轮番过场。北岛是个城市青年,恕我无法接受那种隐隐存在的优越感
评分北岛的散文是神一般的文法
评分@煮海人_擦狼嘿 @是你的小阳哦 晚上太神经,都忘了告诉乃们我败了一本牛津版《青灯》,看了北岛爷爷抽象派摄影展。。
评分很有画面感 孤寂中带点儿冷幽默 一个漂泊者的朴素的记录 ps.收藏后写一条我说真是悲剧,刚才写完短评压根就忘了这回事,习惯的点开主页看一下,居然没有广播,这才想起来豆瓣的改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