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家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致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回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家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出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面目的可能。
北岛(1949- ),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生于北京。80年代末移居国外。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以及散文集《失败之书》等。
还在哈佛读大学时的魏斐德,曾做过诗人的梦。当时他写诗办诗刊,有一次和诗友去拜访佛罗斯特(Robert Frost)。见到后者,诗友对诗人说,“我们也是诗人,特地来看望您。”佛罗斯特摇着食指说:“你们不能管自己叫诗人。”于是他们手足无措的离开了。——若干年以后,浅尝辄止...
评分如果你是条船 漂泊就是你的命运 可别靠岸 ——北岛《青灯》 最新一期(0904)的《读库》里,充满了我喜欢的主题和文字。曾经写过《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张宏杰的《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以对细节的留意与描述...
评分读北岛的散文集《青灯》,读到最后一篇《他乡的天空》时,才象是在一篇又一篇国际诗歌节漫游后,终于找到了他。 那是在戴维斯小城。1995年,北岛在柏克莱的戴维斯分校教了两年书,后来工作失去了,“家”却没搬。这篇有十六节的随笔,写到小城的历史,写到附近的诗...
评分二00一年,北岛因为父亲病重,获“恩准”回到阔别十三年的北京。北京的高楼林立给北岛的感觉是“丑陋”。在北京的北岛,感受到的是更深的乡愁。可以看出,故乡对于北岛永远是一个过去式,这辈子他注定了漂泊的命运,像一条船,不愿意靠岸也靠不了岸了。 这本《青灯》主要是记...
评分薄薄的一本小书,说不清作者北岛是为了带读者走入书中人物的世界,还是北岛在为传主确定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为什么写这些人物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恰恰与他自己的生活有所交集吗?还是因为在茫茫人海中,这些人身上总有他自己的某些影子呢?比如,理想主义、边缘...
似乎不如《午夜之門》了。有篇是講香港,還有篇提到了翻譯,葛浩文說美國每年出版的外國文學只占百分之一,這就是弱勢文化輸入到強勢文化的很少,后殖民與翻譯啊!
评分"香港是中国这幅画上的留白""还好有香港",不知北岛现在怎么看的,可以午休的时候去旁听下他的通识课
评分一直在印象中北岛都是个认真严肃不苟言笑的人,然而其实他的散文中散落的点点幽默和轻松俯拾皆是。已届耳顺之年的北岛写起文章来真是节制,欢乐中有叹息,沉重中有轻盈,现在里有过去……行于当所行止于不可不止,当真解语。不是每个人写的文章都能让人每看完一篇都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
评分似乎不如《午夜之門》了。有篇是講香港,還有篇提到了翻譯,葛浩文說美國每年出版的外國文學只占百分之一,這就是弱勢文化輸入到強勢文化的很少,后殖民與翻譯啊!
评分怀念的辑一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