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他者

日本作為他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作者:李海泉
出品人:後浪
頁數:178
译者:
出版時間:2009
價格:2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010248
叢書系列:人文田野叢書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日本文化
  • 社會學
  • 日本
  • 日本研究
  • 待宕
  • 簡體待定
  • 李海泉
  • 日本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東方學
  • 他者
  • 認同
  • 民族性
  • 跨文化研究
  • 亞洲研究
  • 現代日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日本人類學傢嚮來有麵嚮海外“他者”研究的傳統,與此同時日本文化自身也作為“他者”被研究。本書編譯瞭其中有代錶性的關於原住民、發展與文化的優秀論文,以及李海泉本人對日本研究專著《未開化的日本》所寫的書評,使讀者由此得以一窺日本人類學研究的動嚮,也加深瞭對日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此外,本書附錄的兩篇譯文還對生態人類學和日本災害危機管理作瞭一定的考察。

插頁中的照片均為李海泉親自拍攝,中日廟會比較和日本的土地神仙均為難得的一手資料,呈現給讀者真實生動的日本文化風情。

著者簡介

李海泉 1971年生於河北承德,1998年3月畢業於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學(文化人類學),1998年4月—2000年4月為北海道大學研究生(文化人類學),現為山口大學人文學部社會學係文化人類學專業博士候選人。

圖書目錄

走齣本土的樊籬
序言——日本作為他者
Ⅰ原住民運動——曆史、發展、現狀及展望
一、何謂原住民
1.原住民的定義
2.原住民的人口
二、原住民運動的曆史背景
1.共存
2.原住民的反抗
3.對原住民的徵服滅絕
4.同化
5.原住民自治運動
三、從“原住民”到“先住民”——原住民運動的展開
四、原住民運動的現狀和特點
1.原住權
2.歧視
五、展望
1.原住權的確立和擴張狀況
2.原住民的文化遺産
3.原住民運動和文化人類學
六、結語
Ⅱ原住民運動十載迴顧——閤作與紛爭
一、前言
二、原住民運動簡史
三、1763年的英王詔諭
四、馬歇爾判例
五、20世紀的原住民運動
六、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紛爭與閤作
1.閤作
2.紛爭
七、總結和展望
Ⅲ發展的記憶
一、前言
二、記憶的概念
三、發展的人類學——從發展的話語分析到地方場域的文化政治學
四、作為公共記憶的發展
五、援助組織有關開發的記憶
六、結語
Ⅳ發展和革命的敘述方式——以印度尼西亞為例
一、印度尼西亞現代史的關鍵詞
二、革命時期的科特達拉姆村
三、蘇加諾的革命和建設
四、發展時代的到來
五、大選和發展的體驗
六、被消費的發展
七、革命和記憶、發展和計劃
Ⅴ誰擁有文化的話語權
一、文化,兩個源流?
二、美國社會,現在發生著什麼
三、美國文化人類學界關於文化的定義
四、文化人類學的危機和文化多樣性
五、對立理論的凸顯——文化研究
六、來自文化人類學的對應
七、誰擁有文化的話語權
Ⅵ旅遊與“海女”——找尋真正的日本
一、引言
二、“海女”及其映象
三、背景
四、國崎的旅遊
五、結語
Ⅷ錶述日本文化的睏惑
附錄1概述生態人類學
一、導論
二、理論背景
三、重要學者
四、重要論著
五、關鍵詞
六、方法論
七、意義
八、批判觀點
附錄Ⅱ生命體模式在災害危機管理中應用的可能性
一、前言
二、防範突發性減輕災害的必要因素
1.生存個體的整體性(holism)
2.人體生理功能節律(bio-rhythm)
3.公共性(communalism)
三、安全·安心體係的基本模式和生命體係的對應性
四、著眼於獲得:發展社會性應變能力的程序
1.獲得:發展社會性應變能力程序的運行模式
2.社會三難選擇
3.社會優先救助
4.利用生命體係模式的例證
5.對於缺水問題的適用
五、結語:通過“做中學”、(learnbyDoing)
提高社會的災害應變能力
後記——從一位恩師的仙逝說起
齣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就是被書名騙瞭!人類學社會學專業論文!我都看不懂!前言講衝繩的時候想到瞭《命運之人》。

评分

明明是一本譯文論文集,在排版和編排上刻意給人一種是個人著作的感覺,這位“作者”不老厚道的。

评分

明明是一本譯文論文集,在排版和編排上刻意給人一種是個人著作的感覺,這位“作者”不老厚道的。

评分

除瞭海女和廟會的部分,其他的都提不起興趣啊

评分

一本厚的 裝訂成冊的 論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