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斋词话》是近代著名词学著作之一,作者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清末著名词学家。著有《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抄》等,并编选有《词则》24卷。作者在本书自序中阐明了其撰述宗旨是 “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非好与古人为难,独成一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于中,为斯诣绵延一线”。其论词强调“ 感兴”、“寄托”,认为“寄托不厚,感人不深”,“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全书通过具体评论历代词人和词论,突出阐发了其重视词的情意忠厚和风格沉郁,主张“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本书原抄本为10卷,作者去世后由其门人整理删并成8卷梓行问世。本次整理出版,以 10卷本抄本为底本,可使读者一窥全貌。另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对原文中的人名和引词出处都作了简要的注明。
庄棫(1830—1878 ),晚清镇江丹徒人,常州派词人,声名不著,晚年据其自述隐居“泰州之东庄村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记:“蒿庵词一卷,所传不过四十阕。其一生所作,必不止于此。余友李子薪,尝欲得其全稿以付梓,余求之两年,竟不能得。今其家住泰州之东乡,一子...
评分庄棫(1830—1878 ),晚清镇江丹徒人,常州派词人,声名不著,晚年据其自述隐居“泰州之东庄村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记:“蒿庵词一卷,所传不过四十阕。其一生所作,必不止于此。余友李子薪,尝欲得其全稿以付梓,余求之两年,竟不能得。今其家住泰州之东乡,一子...
评分庄棫(1830—1878 ),晚清镇江丹徒人,常州派词人,声名不著,晚年据其自述隐居“泰州之东庄村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记:“蒿庵词一卷,所传不过四十阕。其一生所作,必不止于此。余友李子薪,尝欲得其全稿以付梓,余求之两年,竟不能得。今其家住泰州之东乡,一子...
评分庄棫(1830—1878 ),晚清镇江丹徒人,常州派词人,声名不著,晚年据其自述隐居“泰州之东庄村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记:“蒿庵词一卷,所传不过四十阕。其一生所作,必不止于此。余友李子薪,尝欲得其全稿以付梓,余求之两年,竟不能得。今其家住泰州之东乡,一子...
评分庄棫(1830—1878 ),晚清镇江丹徒人,常州派词人,声名不著,晚年据其自述隐居“泰州之东庄村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记:“蒿庵词一卷,所传不过四十阕。其一生所作,必不止于此。余友李子薪,尝欲得其全稿以付梓,余求之两年,竟不能得。今其家住泰州之东乡,一子...
短时间内重读此书,有新的认识。陈廷焯提倡词中之沉郁顿挫,认为词应遵从骚雅传统,实是一家之独见。其极推周美成,亦出此因,但其言清真词在意旨上同温飞卿,真就有些奇怪;至于其推史达祖,更是让人不堪接受。不过他说苏轼词如李白诗而不可学得,颇大快人心。由此可见,文学之多解无处不在。王国维尊境界,陈廷焯崇骚雅,倒也都说得自圆其说。
评分短时间内重读此书,有新的认识。陈廷焯提倡词中之沉郁顿挫,认为词应遵从骚雅传统,实是一家之独见。其极推周美成,亦出此因,但其言清真词在意旨上同温飞卿,真就有些奇怪;至于其推史达祖,更是让人不堪接受。不过他说苏轼词如李白诗而不可学得,颇大快人心。由此可见,文学之多解无处不在。王国维尊境界,陈廷焯崇骚雅,倒也都说得自圆其说。
评分陈廷焯论词,以风、骚为正宗,以沉郁顿挫为本原,词祖温韦,最喜白石、梅溪、碧山、玉田,当朝则庄棫“门下”,对其彩虹语不绝……不喜气粗叫嚣之作,绝弃纤佻浮薄语。论起词来,对于所爱者反复称赞,所厌则言辞不留情面。
评分此人分明是做了花间的婊子偏偏还要树国士君子的牌坊,鉴定完毕
评分词都没读过几首,看这个干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