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以百年来中国史学中以史撰为传统的“新史学”和以史考为传统的“新汉学”的斗争和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学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考量评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用“新史学”和“新汉学"这两条线索理清了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较之于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二十世纪部分,该书讲述的则更为透彻与明白,它不只是对史学史的铺陈和叙述,更加入了作者的分析和思考,值得一看。
评分社会史新史学 VS 考据学新汉学,思路清晰,中国历史学理论的中国化应用性明确,王学典的厉害之处尽收眼底。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用“新史学”和“新汉学"这两条线索理清了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较之于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二十世纪部分,该书讲述的则更为透彻与明白,它不只是对史学史的铺陈和叙述,更加入了作者的分析和思考,值得一看。
评分王学典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一部论文集,内容涵盖了民国、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内容主体上是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学进行鸟瞰,提出以新史学/社会史与新汉学/史料学为线索的历史学发展脉络,将梁启超开启的新史学,途经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到五十年成为马克思史学,二十世纪末复兴为社会史学派,然后将胡适以及顾颉刚、傅斯年所开创的以文献史料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定义为新汉学,并将二十年代兴起,三十年代鼎盛,四十年代衰歇,五十年代被打压的历程介绍出来。过去有学者将其称为汉宋之争,其实也有古代学术斗争在二十世纪的反映,而王学典显然是在感情上支持新史学,所以对梁启超以及三十年代的社会史学以及二十世纪末的社会史推崇备至,而对胡适等人的文献史学提出了不少的批评意见,可见门户之争依然还在。本书应该是《新史学与新汉学》一书的前身。
评分总的观点几近难以置信,不过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对立为线索,基本上算是完整且系统的将20世纪中国的史学史梳理了一遍,虽然在梳理的时候并不明确“史学史”中的“史学”指的究竟是什么。而且脚注使用多有问题,变成了综述的综述,但大旨是学界的一般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