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这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之所以“不甚完备”,是因为它写成于战乱中的1946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这部英文著作,由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1984年英文版才成书。80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
因为梁思成主张保护北京城墙,在21世纪的数字时代,鼓吹梁思成,似乎成了近几年的时尚,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发类似文章的人,动机是什么?是幸灾乐祸,还是想重修城墙? 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是,文人们最倾向于对历史进行假设。经常,假设必然包含着指责,指责是因为悔恨,悔恨会...
评分第一次认识梁思成,是在寒假作业的一道病句题当中,那句话的大意是“如果建国之初北京城的建设采取梁思成的方案,今天的一些城市病可以避免”。后来政治课的时政演讲,我选择了历史建筑保护这一主题,对梁有了更多了解。再后来的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梁思成著作的选段时...
评分If you ever seek information about Chinese tradition architecture in Wikepedia.com, you won't forget the description language it cites. Surprisingly, I found it comes from this book. Sicheng Liang's personal opinion on Chinese tradition architecture. as Sic...
评分(Michelle|文)这是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也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说它“不甚完备”,是因为此书诞生于战乱中的 1946 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而梁思成这部英文著作,也是由他的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
评分缺:缺点写在前,1、图文不尽同步;2、图片中部分注释的字体太小,而且并非现代汉语。阅读起来稍微吃力 优:1、深深敬仰梁思成先生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的深爱;2、本文文笔流畅,平易近人,思路清晰,可谓一气呵成。 本人初涉此领域,所感甚多,但所知甚少,难以表达那种令我全身...
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很值得看看。
评分撇去专业方面所得颇丰,最感慨的还是感情。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明白关于他们爱情的讨论都是空话,维系他们的是义气和共同的理想,为了保护中国古建筑而一起努力过的感情,必然是区区爱情所无法取代的。
评分我好想好好了解那个年代的李庄故事,有史语所,有营造学社,全是大神。
评分我好想好好了解那个年代的李庄故事,有史语所,有营造学社,全是大神。
评分买的是读库的线装书版,对比过差别不大。可能结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一起看效果会更好。原来老式圆规上和铅笔相对于的另一头叫鸭嘴笔,好像很好玩的样子,其实一直觉得计算后用各种尺子画图似乎是件挺酷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