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这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之所以“不甚完备”,是因为它写成于战乱中的1946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这部英文著作,由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1984年英文版才成书。80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
命运坎坷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大作。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离开北平,到长沙,到昆明,最后落脚在李庄,越走越困难,最后营造学社的经费断绝,无法再开展田野测量,只能进行文献工作,正好这时留在北平的朱启钤把当...
评分命运坎坷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大作。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离开北平,到长沙,到昆明,最后落脚在李庄,越走越困难,最后营造学社的经费断绝,无法再开展田野测量,只能进行文献工作,正好这时留在北平的朱启钤把当...
评分一、笔记总结: 1 全书架构: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大致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及特点,以后三章分别叙述木构建筑,佛塔,砖石建筑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2 作者观点:本书不是一部完备的中国建筑史,是一部图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及其形制的演变。 二、感想...
评分雨天,重读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有点感慨。 建筑的内容说实话看得有点晕,不是很懂,不同的拼音系统令人抓狂;而梁思成心心念念的斗拱,至今也没弄明白。对于建筑年代的评价划分,隐隐觉得还有商榷的余地。 专业方面只能看个热闹,关注点自然就在通俗易懂的其他地方。我...
评分百花文艺出版社汉英双语版《图像中国建筑史》是我真正自觉接触学术层面上的建筑家梁思成之肇始。大部分话已经在“影响我的大家”推荐文字中说完了,这里谈谈其他几个方面吧。 一,“推荐大家”我原本拟定的题目是《匠心独具,古建传承》,不料为桴琼居主人私改为《半世楼苑碑...
撇去专业方面所得颇丰,最感慨的还是感情。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明白关于他们爱情的讨论都是空话,维系他们的是义气和共同的理想,为了保护中国古建筑而一起努力过的感情,必然是区区爱情所无法取代的。
评分这次买的是手绘图线装版……建筑界的出版资源分配有点不合理,有的人被做的太多,太密集,就说建筑四杰,其他三个几乎没怎么出
评分这次买的是手绘图线装版……建筑界的出版资源分配有点不合理,有的人被做的太多,太密集,就说建筑四杰,其他三个几乎没怎么出
评分撇去专业方面所得颇丰,最感慨的还是感情。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明白关于他们爱情的讨论都是空话,维系他们的是义气和共同的理想,为了保护中国古建筑而一起努力过的感情,必然是区区爱情所无法取代的。
评分买的是读库的线装书版,对比过差别不大。可能结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一起看效果会更好。原来老式圆规上和铅笔相对于的另一头叫鸭嘴笔,好像很好玩的样子,其实一直觉得计算后用各种尺子画图似乎是件挺酷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