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1930年生,原籍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版)《后汉的生死观》(英文版)《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与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等。
本书包括:近世制度与商人;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儒家伦理的新发展;中国商人的精神;韦伯观点与“儒家伦理”序说等内容。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本书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有很深的内在联系。余英时先生反驳了韦伯的说法: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基础。相反,他认为中国的宗教伦理恰好符合“入世苦行”的形态。无论是佛教、...
评分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本书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有很深的内在联系。余英时先生反驳了韦伯的说法: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基础。相反,他认为中国的宗教伦理恰好符合“入世苦行”的形态。无论是佛教、...
评分 评分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本书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有很深的内在联系。余英时先生反驳了韦伯的说法: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基础。相反,他认为中国的宗教伦理恰好符合“入世苦行”的形态。无论是佛教、...
评分读书会上的书,看题目就觉得有趣,分几次读完,果然如此。此前看余先生的文章多是短篇,断断续续,第一次看先生的专著,没想到竟然如此精彩,不忍释卷,值得反复读几遍。 余先生在此书中想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来自韦伯之问,韦伯在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中讨论了现代资本主...
此书正文部分已见于《士与中国文化》,单行本附有杨联升和刘广京的长序以及作者的自序。再次阅读,有不少新的收获。余先生想在韦伯的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之影响的基础上,追问在西方资本主义未进入中国之前,传统宗教伦理对于本土自发的商业活动究竟有无影响?如果有,其具体内容是什么?进而得出了与韦伯相反的论断。传统的四民社会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融合的迹象,特别是士和商的界限逐渐消融,商人本着儒家伦理而从业者大有人在。而非韦伯所说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完全违背。彼时东亚经济的发展也为余先生的论断提供了证据。“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此言不差。
评分新禅宗、新道家和新儒家是中国宗教运动,韦伯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像德国宗教改革的运动,显然在余英时这里并不成立。王阳明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后世的我们在研究明清思想史、社会史的时候,他的观点和思想流露出历史的变化。明清的商业之所以发达,除了王阳明提出的“新四民论”外,还要得益于明朝人口的增加和士将商业的成功视作儒生的成功。
评分新教伦理,韦伯问题。余老这是在比较还是在比附呢?总感觉他的辩护有点牵强
评分上篇中国宗教的现世精神转向相当精彩,让人读得心情澎湃,后面往商人精神上凑,就有点隔靴搔痒了。
评分本书追问的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未进入中国之前,传统宗教伦理对于本土自发的商业活动究竟有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有影响,其具体的内容又是什么?这正是所谓“韦伯式”的问题。(p88) 有机会再拜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