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

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學林
作者:張瑜
出品人:
頁數:283
译者:
出版時間:2009-6
價格:2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80730844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學理論
  • 語言學
  • 文學言語行為論
  • 張瑜
  • 奧斯汀
  • 文學批評
  • 言語行為理論
  • 語用學
  • 文學理論
  • 文化研究
  • 文本分析
  • 社會語言學
  • 傳播學
  • 哲學
  • 語言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介紹瞭:對於20世紀中葉開始的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理論的關係,學界至今語焉不詳,更談不上係統研究。本書填補瞭這一空白。本書通過建立一種以創造性和交往性主旨的言語行為文學論,轉嚮對語境、文本、意義和語言力量等範疇的分析,揭示瞭言語行為理論所具有的獨特方法論意義,深化瞭關於文學的理解。

著者簡介

張瑜,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後,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副教授。1995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係,進入浙江湖州師範學院工作,後相繼求學於浙江大學(文藝學碩士)、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後),主要從事文藝學基礎理論研究,齣版專著《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學林齣版社2009年)。

圖書目錄

導論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理論 一、語言論文論發展的兩條路徑 二、言語行為理論的主要思想和特徵 三、文學言語行為論在西方 四、文學言語行為論在中國 五、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對當代中國文論建設的意義第一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語言研究 一、言語行為理論的語言觀:施為性功能 1.語言施為性功能的發現和提齣 2.施為性功能的條件 3.施為性功能的特徵和意義 二、奧斯汀的“難題” 1.“準言語行為” 2.模仿的言語行為 三、文學語言具有施為性功能 1.文學話語施為性功能的體現之一——創造性或構建性 2.文學話語施為性功能的體現之二——交往性 3.解構主義的批評:重復性與引用性 4.言語行為理論的文學語言觀 四、文學是一種特殊的言語行為 1.文學:以詞做事——創造與交往 2.文學:以言行事——影響和改變現實 第二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意義研究 一、言語行為理論的語言意義觀:行為論意義觀 1.三個層麵與兩個視角 2.語力與意義 3.交往意義與意嚮、語境 4.解構主義的挑戰:意義的不確定性 二、言語行為的文學意義觀 1.當前文學意義研究的現狀與言語行為文學意義觀的定位 2.文學意義的構成 3.文學力量與文學語力 4.“言外之意” 三、言語行為文學意義的分析模式 1.言語行為的文本觀 2.“言語雙重結構”分析 3.文本交往層次分析 第三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觀念研究 一、文學研究的“實踐轉嚮” 1.國內文學研究“實踐論轉嚮”的錶現 2.西方文學研究“實踐論轉嚮”的錶現 3.文學研究實踐論轉嚮的原因及文學言語行為論的優勢 二、文學言語行為理論是一種新型的話語實踐論文學觀 1.實踐範疇的含義和話語(言語)交往實踐 2.文學言語行為論的實踐論文學觀的邏輯起點:人還是語言 3.文學言語行為論的實踐論文學觀的主要思想、特徵和思維方式 4.從言語行為角度看實踐論文學觀與反映論文學觀、形式主義文學觀的關係 三、如何在具體的閱讀中把握文學言行論的實踐論文學觀 1.以巴爾紮剋的小說《永彆》為例 2.現實主義與解構主義的解讀 3.文學言行論的話語實踐論解讀結語 文學言語行為論:一種新型的話語實踐論文學觀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前半部分的理論梳理做得不錯,後麵個彆章節就開始跑馬瞭(尤其是意義研究一章邏輯略顯混亂),語言重復纍贅,不少觀點反復齣現,但作為填補空白式的論文不能苛求過多,對外文材料的熟練掌握可以看齣作者的用心之處。言語行為論的施為性特徵為突破傳統文學理論的反映論認識論文學觀做齣瞭貢獻,同時,它又是對新時期那種從人齣發的實踐論文學觀的推進,舊實踐論文學觀以人為邏輯起點,並未最大限度地貼近文學特性,而隻是獲得瞭一個外部統一點,言語行為論以言語行為—語言為內在邏輯,對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瞭內部統一,更加貼近文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同時,新實踐論文學觀還強調作者和讀者主體之間語言交往的實踐,使得其具備瞭主體間性色彩,也對舊有的針對客觀自然改造的實踐觀進行瞭更新,提齣瞭創造–交往共行的實踐概念,完成瞭對亞氏的復歸。

评分

前半部分的理論梳理做得不錯,後麵個彆章節就開始跑馬瞭(尤其是意義研究一章邏輯略顯混亂),語言重復纍贅,不少觀點反復齣現,但作為填補空白式的論文不能苛求過多,對外文材料的熟練掌握可以看齣作者的用心之處。言語行為論的施為性特徵為突破傳統文學理論的反映論認識論文學觀做齣瞭貢獻,同時,它又是對新時期那種從人齣發的實踐論文學觀的推進,舊實踐論文學觀以人為邏輯起點,並未最大限度地貼近文學特性,而隻是獲得瞭一個外部統一點,言語行為論以言語行為—語言為內在邏輯,對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瞭內部統一,更加貼近文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同時,新實踐論文學觀還強調作者和讀者主體之間語言交往的實踐,使得其具備瞭主體間性色彩,也對舊有的針對客觀自然改造的實踐觀進行瞭更新,提齣瞭創造–交往共行的實踐概念,完成瞭對亞氏的復歸。

评分

國內在文學言語行為理論方麵的書估計也就這兩本瞭。這兩本書對著讀會很有意思,一個偏西方,重客觀深度,一個偏本土,有觀點並尋找土壤。一個是陶東風老師的博士生一個是趙老師的博士生,隻是這兩人都是從教多年然後讀博,兩本書的容量都非一時可成。

评分

前半部分的理論梳理做得不錯,後麵個彆章節就開始跑馬瞭(尤其是意義研究一章邏輯略顯混亂),語言重復纍贅,不少觀點反復齣現,但作為填補空白式的論文不能苛求過多,對外文材料的熟練掌握可以看齣作者的用心之處。言語行為論的施為性特徵為突破傳統文學理論的反映論認識論文學觀做齣瞭貢獻,同時,它又是對新時期那種從人齣發的實踐論文學觀的推進,舊實踐論文學觀以人為邏輯起點,並未最大限度地貼近文學特性,而隻是獲得瞭一個外部統一點,言語行為論以言語行為—語言為內在邏輯,對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瞭內部統一,更加貼近文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同時,新實踐論文學觀還強調作者和讀者主體之間語言交往的實踐,使得其具備瞭主體間性色彩,也對舊有的針對客觀自然改造的實踐觀進行瞭更新,提齣瞭創造–交往共行的實踐概念,完成瞭對亞氏的復歸。

评分

前半部分的理論梳理做得不錯,後麵個彆章節就開始跑馬瞭(尤其是意義研究一章邏輯略顯混亂),語言重復纍贅,不少觀點反復齣現,但作為填補空白式的論文不能苛求過多,對外文材料的熟練掌握可以看齣作者的用心之處。言語行為論的施為性特徵為突破傳統文學理論的反映論認識論文學觀做齣瞭貢獻,同時,它又是對新時期那種從人齣發的實踐論文學觀的推進,舊實踐論文學觀以人為邏輯起點,並未最大限度地貼近文學特性,而隻是獲得瞭一個外部統一點,言語行為論以言語行為—語言為內在邏輯,對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瞭內部統一,更加貼近文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同時,新實踐論文學觀還強調作者和讀者主體之間語言交往的實踐,使得其具備瞭主體間性色彩,也對舊有的針對客觀自然改造的實踐觀進行瞭更新,提齣瞭創造–交往共行的實踐概念,完成瞭對亞氏的復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